根据史书记载,在明朝末年,晋商曾经参与叛乱,并曾资助张献忠起义军。因此有人认为,晋商对明朝灭亡负有一定的责任。这一说法并不绝对准确,因为历史事件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研究 *** 。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晋商在明朝灭亡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更深入的研究来支持或反驳这个观点。
网上对“晋商在明末通敌卖国,甚至明亡都有晋商的责任”这种说法有几分真实性?
晋商资敌这种言论,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能够证明有晋商资敌卖国行为发生。
晋商与清军的联系,其实是在1632年也就是崇祯五年以后才开始的事情。彼时,大清的势力范围逐渐朝土默特蒙古方向扩展,大同和张家口的明军守将为了避免和清军冲突,私下里纵容了当地商人与清军进行马市贸易,而当地的商人和百姓,主要以晋商为主。
冒用它部名义,与明朝展开马市贸易和封贡往来,叫做“挟贡”、“挟赏”,在当时蒙古、女真各部里其实是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比如察哈尔当年跟明朝关系紧张的时候,明朝关闭了互市,但察哈尔长期冒用尔喀巴林、乌齐叶特两部的名义,到广宁挟贡,到开原马市挟赏。
这其实当时的一个潜规则,,清军入关之前,借助土默特的名义,到大同和张家口和晋商开展贸易,其实是利用了当年隆庆和议后开边塞马市的有利条件。而晋商与清军之间的贸易往来,一定程度上是得到了当地军政官员的许可的。
毕竟冒用土默特之名开展贸易, *** 难道是瞎子么?
商人在有明一代地位相当低下,如果不是依附在官员的保护伞之下,他们无论如何也是干不出这种事情来的。毕竟大明的商人不像欧洲那种重商主义盛行下的商人,可以肆无忌惮,无视皇权。
而且张家口所属的宣府,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清军要在张家口展开大规模商品交易,怎么可能十几年来一点风声都漏不出来呢?如果真是晋商胆大包天搞走私贸易,贩卖重要物资给清军,以大明军政官员的尿性,早就把晋商按在地上摩擦了,毕竟当时晋商挖矿起家,相当富裕,能够名正言顺宰大户,难道他们会放弃这种好机会?
难道晋商手眼通天,能够把宣大总兵巡抚全部收买了?这也太夸张了吧,有这能力又何必还偷偷摸摸跟清军展开贸易呢,早就垄断了整个漠北的所有贸易发大财了。
晋商或许在同清军的贸易过程中有走私违禁品的行为,但想来规模不会太大,如果规模很大的话,宣府大同的军政官员一定是知情,如果没有这些地方官员的默许,晋商业不敢这么做。
何况,其实以当时的形式来看,清军虽然在辽东已经尾大不掉,但要说清军能够入关征服大明,这个可能性其实在当时人的眼中,可能性是相当低的。
晋商的商业行为或许有卖国的可能,可是当时的大明,卖国的可就多了,按道理讲宣大地方 *** 默许这种互市的行为就是更大的卖国行径,晋商没有他们的默许,估计也很难展开跟清军的贸易,毕竟官方渠道没有疏通好,货物的调集和运输,成本相当之高,风险也是相当之大的,狡诈的清军不可能为了超过商品价值的多余成本买单的,而晋商也不可能做亏本买卖吧。
我从来不为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团体洗白,洗白他们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只是希望看书了解历史的时候多带点脑子,晋商可能存在贩卖情报于清军的可能,但作用一定不是很大,从萨尔浒之后几次明清之战就能看出问题来,开铁,广宁、松锦,松山,这几次歼灭明军主力的重要战役中,情报工作主要做什么?大部分时候还是依靠斥候侦查来完成战略部署,远在山西的晋商能传什么情报?而且除了萨尔浒以外,其他几次都是清军主动进攻,你要说晋商获取了广宁、铁岭、锦州的军事部署,那么未免也太凭想象力了吧。
清崇德三年以后在归化城的贸易,也不止晋商一家。在我看来,晋商之于清的作用大抵就是起到稳定蒙古诸部的作用,毕竟蒙古诸部需要贸易胡市,对大明经济的依赖性要不远远大于清。
如果商人的政治地位在明代真的那么高的话,那么为什么没有纯粹意义的商人能够获取政治权力呢?商业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属于从属位置,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才站主导地位。如果商人真的能够把控大明王朝的权力中枢,按道理来讲,他们应该为资本主义道路发展扫清所有障碍啊,也不至于让后世的史学家们总在说明代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这个萌芽都萌芽了多久了……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对于晋商卖国这种事情,大多都出于臆测,或许有又或许没有,或许只是扮演了一个两面下注中立商人集团的角色,谁又知道呢?但在我看来,晋商在满清崛起的过程中并没有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而关于有的论点即晋商在清建立后为其八大皇商,或许有的人会认为皇商很牛逼,搞垄断经营,但其实性质跟广东十三行又有什么区别。明初时,晋商就是为明朝在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的,到了清代以后,获得了一定的商业特权,其中以清 *** 代垫和汇兑军协饷而闻名,一言以蔽之,明清商山西商人始终靠接托封建 *** 、为封建 *** 服务而兴盛,但当封建 *** 走向衰亡时,山西商人也必然祸及自身。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