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朗读的文案?
1.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3.如果你能惜时如金利用每一分钟不可追回的光阴,那么,你的修为就会如天地般博大,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拉迪亚德·吉卜林《如果》
如何评价B站2020年五四青年节短片《后浪》?
B站联合中央台以及官媒出了一个宣传片《后浪》,何冰作为演讲人,在三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长者对于当今青年的看法。视频播出后,有不少人有一个疑问,《后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还是捧杀?
一石激起千层浪,千层浪里有不少颓废的“后浪”,所以才有了这部宣传片到底是“鼓励”还是“捧杀”一说。
坦白说,我看完后是很激动的。
激动的倒不是《后浪》里振奋人心的言论,而是他描绘的一种自由和个性的社会。
在物质极大发展的今天,人们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依然令人憧憬。里面说“心中有火,眼里有光”,里面说“奔涌吧,后浪”,里面说“我们同在一条奔涌的河流”。
去看了看知乎和微博的各路言论,有点震惊也有点不理解。
知乎更高赞的回答提到了所谓“资本性收益”,然后收获一千五百赞。微博上有人说“(何冰的)言辞里 *** 裸地包含了用权威视角进行宇宙价值定义的优越感。”
我是有些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人会以如此之心态去揣度仅仅一段视频?
诚然,当今这个社会,大部分人可能做的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但是,那只是生存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足以维持你生存而做的妥协。
这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但这不是这个社会没有提供给你选择的权利,你只是又想要安稳的生活,又想要危险的理想罢了。
你可以找一份三五千薪水的工作,然后追求理想;你也可以找一份三五万的工作,然后加班到吐。
但你不能拿着三五万的薪水然后说“哎呀,这个社会扼杀了我的理想。”这未免有些“既当又立”的心态了吧。
我不认为这段视频是一种“捧杀”,也不认为是一种“鼓励”。因为青年人不会被“捧杀”,也并不需要“鼓励”。我更看作是一种“接纳”,是60-70年代的人在后辈做出一番成绩之后的“接纳”,是不必担心我们活不下去的“接纳”,是不必担心我们是垮掉的一代的“接纳”。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怀疑他们出发的本心,不是去挑剔他们做的毛刺,而是身怀感谢,接过那一份期望和赞许,做出我们这一代的事业。
你将这看作“捧杀”,而我把这看作“传承”。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稳稳科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