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古城保存有众多的古代建筑和人文景观,如青岩古镇、四方街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万佛阁”,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塔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茅岭珓杯墩遗址:位于茅岭乡小陶村梁屋附近,是一座海岛,由相连的两个小山丘组成,长150米,宽80米,高出水面10多米,形似一双“珓杯”,故称珓杯墩,该遗址是1959年7月由广东省湛江专区 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1960年4月经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考察鉴定,定为新石器时代晚 期贝丘遗址,1961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重点,1973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物馆曾先后几次派人采掘,遗物有剖贝石斧为多,1978年防城县按自治区文化厅的指示竖 碑保护,确定保护范围。
二、社山遗址:位于江平镇郊东村西南海边,遗址在高出海面约10多米的山丘上,山上有一社山,遗址 在社山东部隆起处,故名社山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1958年至1978年,广东、广西两省 (区)博物馆文物普查组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考察,采掘了夹砂绳纹陶片,磨制石斧,动物化石、贝壳等,因而被确定为新石器时期晚期遗址,1983年立了保护标志。
三、白龙炮台:位于防城县江山半岛的末端,与江平镇尾村隔海相对,为清代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所建,分别座落在四个小山丘上,分四个炮台组成,东侧是龙骧、银坑两座,西侧是龙珍、白龙两座,统称为白龙炮台,结构为海石条块砌,地下设有兵房,火药库,顶部为炮座发射台,有掩蔽坑道沟通,遗址尚完好(详见本篇第二章江山旅游区)。
四、刘永福故居:位于那良镇圩边那营村,刘永福(1837—1917)是清末著名抗法英雄,其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主建筑为砖木结构,二进十间房屋,中有天井,两侧为厢房,有回廊相通,屋檐以琉璃瓦装饰。
另有一母陈氏墓,位于其故居北面的那楼村虎岭上,葬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为砖石结构,石刻墓碑。
五、石 *** 炮台:位于企沙镇炮台村西海岸的石 *** 山丘上,为海石条块砌筑,现仅存遗址,石 *** 炮台 据守防城江出海口,与白龙炮台隔海相望,故有“龟蛇守水口”之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1717年)。
六、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兴镇中越友谊公园内右侧的一个山丘上,是1958年经东兴县人民委员会与越南海宁省 *** 商定,为纪念两国人民在解放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志士而建,碑文及烈士铭志用中文 越文刻制,碑正面竖文为“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七、陈汉东等六位烈士墓:位于东兴镇中越友谊公园内,陈汉东(1917—1945)原名黄木芬,广西苍梧人,1937年参 加中国 *** ,是1945年6月防城县那良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任钦防华侨抗日游击大 队党代表兼参谋长,于1945年6月底同敌人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1959年移葬于东兴镇中 越友谊公园南侧一个小山上,墓碑上刻有“陈汉东烈士合葬墓”,其余5名烈士情况不详。
八、杨瑞山墓:位于光坡乡栏冲村大坪岭上,杨瑞山(? 一1899),附城乡城东村扫把岭老虎坜人,是清 末抗法名将、萃军首领冯子材部下的一名骁将,中法战争(公元1885年)中,他在凭样,靖西 等战场上英勇杀敌,屡建功勋,该墓是1937年初从防城扫把岭移葬到光坡乡栏冲村大坪岭上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