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期间看了电影《人生》,后来又读了路遥的小说,小说通过高加林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纠葛,展示了高加林的悲剧命运,但实际上,高加林面临的并不是爱情选择的道德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模式,城乡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1985年,“农转非”的内部指标全国仅万分之二,高加林的悲剧命运是注定的,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现实批判意义,尽管它被爱情与道德掩藏着。
有人说,路遥私下说过:“高加林虽然回了故乡的土地上,但我并没有说他就应该永远在这土地上一辈子当农民。”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是通过巧珍求情,高加林又重新成为一个农村民办教师,也许随着改革开放,农村青年会有更多的机遇和命运选择,我们相信高加林的人生道路并没有结束。
补充一句:几年前,我回到当年下放的村子,村小学已经合并了,乡邻们说,那个美丽的大辫子老师在我们家返城后不久就嫁到县城了……
《人生》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深思的故事和人物,包括黄亚萍和赵慧敏,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