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在完成前五回的引子总纲之后,却从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件小事开始写起。一个小人物,一个小事件为什么能出现在正式故事开始前。其实通过一个小小切口读者对贾府这个庞然大物有了这样几个认识:
一 识规矩
刘姥姥和贾家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刘姥姥进贾府打秋风是没有理由的。因此,刘姥姥想进贾府见王夫人是件几乎和登天一样的难的事。
刘姥姥便通过周瑞家的这个旁门进入了贾府。通过刘姥姥来的方式,我们能看到什么是侯门深似海,一个穷苦人没两把刷子想与他们有点关系是多么难的事。二 识人物
前面几回,我们通过冷子兴对贾家的主要人物有了初步认识,主要人物也聚焦在了一起。但这些描写更多是听说,读者还没有太多身临其境。于是通过刘姥姥进贾府,我们真切看到了退居二线的王夫人,正当年的王熙凤和体面的大丫头平儿,以及李纨、三春,薛姨妈、宝钗,之一个出场惹出人命官司的钗裙香菱。这些人物在周瑞家的走动的过程中一一上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三 识方位
贾府到底是什么样的?各位主要人物又是住在什么区域?通过周瑞家的脚步,把贾府这个庞然大宅一一丈量。东角门过东院的梨香院、王夫人正房后三间抱厦内的三春、穿过了夹道先来到李纨窗下、出西角门,进凤姐院中、最后在贾母房中看到宝黛。周瑞家的可以说把贾府内宅走了大半,让我们看到他人分别住在哪里。
四 识阶层
红楼梦除了重点描写的侯门贾家,对下层的描写就是刘姥姥女婿家家了。他们家祖上也做过官和王夫人的父亲同朝,还一并连了宗。只是不想他们家人口稀少,人也不怎么争气,竟把日子过到打秋风这般田地。可见哪有什么永远的富贵荣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一棒子打回原形。刘姥姥家的现状焉知不是贾家的明天?
五 识人物性格和命运
王熙凤小小年纪怎么就做到贾家当家奶奶这样的位子?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对刘姥姥那番滴水不漏的话可见一二。
王熙凤刚见刘姥姥还没不知道太太是什么意思,所以话说得非常含糊,让人听着满满要拒绝的意思。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像。”凤姐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托赖着祖父的虚名,作个穷官儿罢咧,谁家有什么?不过也是个空架子,俗语儿说的好,‘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
王熙凤的话给双方的疏远找了非常好的理由,同时把对方抬得高高的。说对方弃嫌他们,不是我们不照应,是你们嫌弃我们不主动来。地主家余粮也不多,不过是作个穷官,一个空架子。有这段话垫底,若是太太没打算帮这便是很好的理由,若是帮上几两则更显示出贾府的真诚,自己也不富余还尽心帮忙。
后来有了太太示下,王熙凤的话就明晰了。
论起亲戚来,原该不等上门就有照应才是;但只如今家里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我如今接着管事,这些亲戚们又都不大知道,况且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 先拿了去用罢。
虽愿意帮这个忙,但是要让刘姥姥知道我们本来也不是什么亲戚,这个忙可帮可不帮。这样说刘姥姥是不敢奢望什么,或许都没打算能讨到什么。说府上也艰难,更让对方几乎绝望,可是话峰一转,丫头做衣服的银子还是给了刘姥姥,这可是把家里的钱给挪用了。让刘姥姥知趣,这钱得来也不易,让刘姥姥多多珍惜。
通过冷香丸的叙述,读者知道宝钗的个性来源,有冷来压制胎里带的热毒。而那十二枝宫花则是宝钗入宫落选的隐晦体现。
此时三春不在贾母那里住了,就看出贾母对宝黛的疼爱来。而惜春一个小小孩竟说出剃头当姑子的话可以说伏日后日家。那最后送出来的宫花给了黛玉,一个客中最娇贵的 *** 。背后则是周瑞家的不尊重以及黛玉此时尚年幼,又在客中的尖锐性格。
可以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像是一条线,把纷纭的线索给穿了起来。又像是一个小小的摄像机,让众多人物一一亮相。
这是曹公伟大的写作技巧的体现。一件小事折射出众多线索,为以后的情节铺陈打下了基础。
我是轻罗小扇,关注小扇,和小扇一起聊红楼
刘姥姥
才是人性的展示
大观园里基本看不到公平公正
刘姥姥日子过不下去了
去贾府打秋风装疯卖傻
不管咋说
总算度过了自身最艰苦的岁月
日子一点点好过了
贾府被抄家族落魄到极点的时候
是刘姥姥
费劲周折救了巧姐
知恩图报的刘姥姥
是红楼中最灿烂的一缕阳光
底层百姓的善良
没有这点真善良
红楼岂非太无趣太黑暗了?
谢谢问的好!启发我思考🌺🌺🌺🙏
我目前思考的这几点:
我觉得一个是平民意识,以贾宝玉来看吧,贾宝玉有民主平等的先进观念,他给丫鬟喂药试水温 ,这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非常难能可贵,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说明作者也是一位很有勇气,能够活出自我真性情,有社会进步思想的有识之士。不仅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宝玉也到过郊外去看望过回家探亲的袭人家。
贾宝玉初见秦钟的时候,宝玉就叹息。偏偏这样的人才,人生知己生在寒门,而无法结交,密切往来。刚见面宝玉就有这么一种悲叹,《红楼梦》作者是把结果放在前面写的,红楼梦很多这种写法——剧透。作者知道结局事先就告诉了读者,同样是在课堂上演武打剧,碟飞笔舞,命丧黄泉的是青春年少的秦钟,而另外一边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从这里说明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对阶层的压制和迫害。
再者既然写刘姥姥,那刘姥姥带来的是什么呢?刘姥姥的纯朴,为大观园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散发泥土的芳香,接地气。而纯朴善良的刘姥姥,知恩图报,增加了互相之间的连接力,从小说开始的很早第六回,一直到尾声都见到身板硬朗的刘姥姥进出大观园。
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也是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照,刘姥姥善良纯朴,但是她也坦诚直言说到老太太活动少,所以经不起折腾。还有也说到王熙凤的女儿生在这富贵人家过于娇生惯养,所以小的时候动不动爱生病。王熙凤对刘姥姥都是很有敬意,说刘姥姥见得多,真诚请刘姥姥取的巧姐的名。贾宝玉也到郊外去看望过探亲的袭人家。
还有一点,刘姥姥实际上也是在大观园金钗死的死、远嫁的远嫁,是大观园悲剧的一个出路。贾环输了钱,窜掇贾芸合谋卖掉巧姐换钱使,趁着贾宝玉和贾兰赶考,贾政护送贾母灵柩,和贾琏,贾府大男人们都不在家,开始“下黑手”,幸亏刘姥姥及时将巧姐救出火坑。大观园反映一个社会缩影,险恶、勾心斗角套路深,还是回“淳朴的乡下”这根救命稻草。
红楼梦写的十二钗和大观园的青春少女可以说命运都不济,都是悲剧,但是红楼梦的悲剧却有一种力量和希望,不沉沦。红楼梦最主要的一条线,宝林的爱情悲剧,黛玉魂归离恨天,贾宝玉是在天上掌管的花神看见林黛玉。描写林黛玉的形象,生生死死不会消亡,《红楼梦》的悲剧也散发出一种美的希望。正如刘姥姥在地陷一隅勾心斗角,无恶不作的大观园子弟中透出一缕人性温暖的光亮。
刘姥姥之一次到贾府借银子求救济,她念着贾府的恩情,今年收成好,多打了两担粮食,摘了些头茬儿的瓜菜让姑奶奶、 *** 们尝尝鲜,于是就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了。刘姥姥对于大观园来说,是个陌生的客人。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可以用来描写。从陌生客人的角度写贾府的日常,更真实的反映出贾府的骄奢淫逸
首先贾母对平日里枯燥乏味的生活已经过腻了,听说刘姥姥带了些头茬儿大的瓜菜来,又正好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于是想邀请刘姥姥多住几日,陪贾母说说话。借此机会贾府上下也一起逛逛大观园。刘姥姥当然十分乐意。虽说刘姥姥是客,但毕竟是个穷苦的亲戚,贾府自然不用兴师动众。按照平日里家常菜的级别招待便可。就是家常菜的级别,那些精美的菜肴,各式的点心,对刘姥姥来说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王熙凤喂刘姥姥吃了一口茄子,姥姥愣是没吃出来茄子的味道。等王熙凤说了菜的做法,姥姥才感叹一个茄子要用十几只鸡来味,她们乡下人可做不了这个。刘姥姥在大观园算是开了眼了,贾府平常的日子对于乡下人来说都像是皇帝过的,更别提到了佳节庆典的时候了,估计刘姥姥做梦也想不到那种奢华。贾母是想借刘姥姥的贫苦处境,让子孙们感受到贫穷后的尴尬处境
其二是贾母作为贾府的大家长,还是希望子孙后代永享荣华富贵的,但贾府浩浩荡荡已近百年,纵使一百个不愿,也难免会有荣华富贵过后的穷困潦倒。贾母想借刘姥姥,让生在蜜罐中的子孙们看看穷困的样子,以后切勿再骄奢淫逸,更应好自为之才是。只可惜生在富贵中的主子 *** 没有谁能了解贾母的苦心。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是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有人情味的一笔
《红楼梦》中的主子们虽说衣食富足,但都缺少人情味。对于丫鬟奴才缺少必要的尊重;对于那些有姿色的女子更是犹如衣冠禽兽一般。跳出大观园,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一个格格不入的角色,在穷困潦倒时受到贾府的救济,等到贾府没落了,也没忘之前的救济之恩。变卖家产救出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刘姥姥在大观园的一系列情节,也是为后来能施救巧姐做了一个铺垫。所以刘姥姥进大观园,做的滑稽的表演,与大观园里的主子 *** 所谓的“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刘姥姥诙谐幽默的逗乐了贾府所有人,这也是红楼梦成功的一笔!
我是白蓝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曹公的精心构思和安排!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理顺一下!
一:刘姥姥跳出文本的作用。
跳出《红楼梦》的文本看刘姥姥,她就是一双眼睛,一个视角,一个导游讲解员!她告诉我们:贾府是怎样一个贾府?她是一个道具,她告诉我们:贾府是怎样一个富贵温柔乡?她是一个见证者,她告诉我们:贾府是如何落得个白茫茫大雪真干净?
试看三两个例子!
刘姥姥家一年的消费是二十量银子!贾府一顿中秋家宴是二百多量银子!贾府是不是够奢华?
刘姥姥醉酒误闯进贾宝玉的卧室,睡觉、醒酒,看到贾宝玉的卧室,说这是到了那个 *** 的卧房?还是到了仙境?刘姥姥眼里和袭人眼里贾宝玉的卧房,是截然不同的效果,突出了贾宝玉卧房的奢华特点。这是贾府里的人,甚至王公贵族眼里看不到的效果!她从一个平民视角给读者显示贾府的奢华富贵!
二进荣国府,让刘姥姥彻底改变了命运!虽说有点跳梁小丑的尴尬,但是她满载而归。置了田,办了产,俨然成了一个小中产阶级了。刘姥姥一家的家运兴旺全仰仗贾府了!
《红楼梦》四大家族都是富贵之家,只有刘姥姥一个贫民小户,强烈的反差,映衬出特别的效果!刘姥姥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
二:刘姥姥在文本内的作用。
刘姥姥是《红楼梦》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推手,是小说的一条暗线!
巧姐儿,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钗,有一定的戏份,而刘姥姥是巧儿姐个人命运的重量级人物。从名字,到青楼赎身,最后到和板儿结婚成家,没有刘姥姥,就没有巧姐,就没有十二钗中的这一钗!《红楼梦》就不再是作者巧妙构思的鸿篇巨著了!
没有刘姥姥,妙语不会刻画的如此孤傲清高;没有刘姥姥,黛玉不会凸显的那么嘴尖牙利;没有刘姥姥,王熙凤那样一个不信阴死报应的强者,最后还是应验了:善有善报这样的因果报应!
写到此,更加佩服曹公的笔力了!
在古代,男子可以纳妾,为何还有养外室在朋友圈,估计大家经常会看到原配打小三的小视频。其实,在古代外室也就是等同于小三意思。而妾是在古代一夫一妻制度前提下,在妻之外建立的类似婚姻关系的女性,是被封建社会认可的,但外室和现在的小三一样,是被人鄙视的。
古代的历朝历代对纳妾的数量是有限制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连皇上纳妾都有规定,其他人,更不能你想纳几个就几个。比如在西晋,王公可以纳妾八人,公候可以纳妾六人人,一品官员纳妾四人,到八品官员就只能纳妾一人了。在唐朝,亲王可以纳妾十二人,郡王级的可以纳妾十人,一品以下的官员更是开始递减了。而且这些妾都是有名分的,随意休妾是不允许的,受朝廷保护的。所以,古代一些达官贵人就用养外室的方式,与自己喜爱女子生活。
受制于身份问题。一般外室女子都是风尘女子,因生活所迫,或被卖入青楼、娼妓场所,学习琴棋书画,以卖艺为生。古代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以上青楼观赏,而认为是雅事。在这过程中,面对这些多才多艺女子,会生出爱慕之情。但由于这些女子身份比较低贱,不被社会认可,更不可能带入家中,从而出现了养外室的情况。
纳妾制度问题的要求。虽然古代各朝代允许纳妾,对达官贵人有纳妾数量要求,而对普通人不但有数量要求,还有时间限制的。如明朝的法律规定,普通人只有到了四十岁无子,才可以纳妾。而古代的这些商人、富甲一方的豪强,表面上必须遵守这种规定,不能与朝廷作对,只有通过养外室的方式了。还有一些家有“河东狮”的,也只有悄悄采取这种方式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养外室的情况不过三种,一种,男人根本不想将这个女子娶进家门,也就做为外室养着;一种,自己喜欢的女子,但迫于家族的规矩父母不允许娶进家门,只能养在外面;还有一种就是家里有“母老虎”不敢娶进门。
《水浒传》中的宋江和阎婆惜。宋江帮阎婆惜安葬了父亲,为了感激宋江,阎婆惜以身相许。而宋江并没有拿阎婆惜当回事,只是做为外室养着,一年也不到阎婆惜那去几次。阎婆惜花一样的年纪自然不想青春付流水,于是看上了宋江的同事年轻英俊的张文远,与张文远有了私情。就是知道了这事,宋江也没象一般被带了绿帽子受辱的丈夫那样去找奸夫 *** 算账,被阎婆硬拉进女儿房里,还和阎婆惜同床睡了一宿,想就这样跟这女人分了了事,没想到被阎婆惜拿到了私通梁山的证据。阎婆惜要胁宋江允许自己嫁给张文远,给她娘俩的财物不准再要回了,其实这两个条件都不是问题,堂堂及时雨还再乎这点钱财,宋江这次来也不过是要把关系扯清,从此再也不来往了。没想到阎婆惜贪心不足,竟然要100两黄金,自己找死呀。这种外室就是男人不想娶的那种女人。
《红楼梦》中的贾链和尤二姐。尤二姐是尤氏继母的女儿,虽说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 *** ,但也是正经人家的女孩子,却被贾链做为外室养在府外。贾链可是个好色的主,但家里除了正妻王熙凤,再就是做为通房的平儿和自己老爸给的丫鬟秋桐了,妻妾并不多,不敢光明正大的纳为妾娶进门,说白了还是因为惧怕家中的“母老虎”呀。
宋朝的宋真宗赵恒和他的皇后刘氏。刘氏出身低微,靠唱曲为生,嫁过一名银匠,后来为了进襄王府(赵恒当时是襄王),夫妻改成了表兄妹。因长相甜美、又聪明伶俐,深得刘恒喜爱,两人私订了终身,被赵恒的父亲当时的宋太宗得知。太宗大怒,将刘氏逐出了京城。赵恒瞒着父亲偷偷将刘氏养在外面15年,直到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才将刘氏接入宫中成为嫔妃。真宗一直想封刘氏为后,但因刘氏不能生育,没有子嗣便没有借口封她为后。为此,真宗便与刘氏的侍女李氏生了个儿子,将李氏封妃,将李妃刚生的儿子抱给了刘氏,做为刘氏的亲生儿子,刘氏这才封为皇后。《七侠五义》中的狸猫换太子,也是根据此事编出来的。宋真宗和皇后刘氏的爱情真是坚贞不渝呀。
中国封建社会为了规范一妻多妾制,会在律法上做一些规定,如:不能宠妾灭妻、不能停妻再娶等等,家族中也会对娶什么样的女子为妻为妾有自己的家族规定,但中国古代是个男权的社会,法规家规更多的是为了男人更好的管理妻妾服务的,并不是真正保护女性。更何况娶妻纳妾都是家庭私事,律法虽有规定但民不举官不纠,男人想娶谁过门,想养多少外室都是男人说了算。
我们时常都听说古代男人拥有三妻四妾,但这只是用于形容古代男子妻妾众多的词语,并不是古代婚姻制度上的定义。古代通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男人只允许有一位正妻,却可以有众多妾室。那么在妾室以外的外室又是怎么来的呢?虽然妾室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正妻,却是经过正妻或家族认可,以合法婚姻手续而娶回家中的女人。外室是未获得正妻或家族认可而被男人养在外面的女人。比如说前段时间大火的《知否知否》中,顾廷烨在尚未娶妻前就养了个外室朱曼娘,《水浒传》中的阎婆惜也是孝义黑三郎宋江所养的外室。外室为什么不能获得认可也有几种原因:
一是出身低微,士家大族不愿接受,以免辱没门庭;
二是男人在尚未娶妻之前便以夫妻关系生活的女人,无法获得婚后妻子的认可;
三是不愿受大户人家的拘束而宁肯在外生活的女人。俗话说“娶亲纳妾养外室”,娶妻纳妾是合法的,养外室是不合法并且受世俗道德谴责的。外室没有名份,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换句话来说,外室就是比妾地位更低且没有名份的女人。
但男人与外室所生的子女通常是受家族所认可的,不管大人是否存在过错,孩子毕竟是无辜的。《知否知否》中,朱曼娘所生的蓉姐儿就被正妻盛明兰所接受,养在侯府之中。对于男人来说,娶妻纳妾固然得意,但毕竟要经过一番手续,妾室虽可以买卖,但传出去毕竟名声不佳。外室则不用经过任何手续,也不用承担相应的义务,两情相悦时就养,出现矛盾时则分。
因此,养外室更多时候是男人猎艳时的一种权宜之计。当然,像宋江养外室养得闯下大祸,被发配江州;顾廷烨养外室弄得儿子惨死,自己也被搞的心力交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对感情不忠的一种惩罚。俗话说:玩火自焚,而玩弄感情则无异于自讨苦吃。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外室没有家族背景支持,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从精神到经济,完完全全是男人的附庸。为了留住男人,她们会竭尽所能的讨好男人,能极大满足男人支配欲和虚荣心。这种君王般的待遇,是在正妻面前无法获取的。
妻不如妾,妾不如姬,姬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男人一直在追求新鲜和 *** 。外室带来的新鲜感和 *** 感更是正妻无法提供的。
妻是明媒正娶的,妾也要有一定的流程,都是要有法律程序的;而外室是没有任何流程的,且不被整个家族接受的。
正妻的原因一般选择门当户对家庭出身的女人,或者官宦家庭的女人,需要一整套的流程娶进门。并作为家庭的主人主持家庭的日常生活。
正妻去世后,一般会重新娶一个正妻,极少出现小妾扶正的现象。即使扶正也需要重新走一遍娶妻的流程。
妾一般是小户人家的女孩,买家或者娶来做妾。妾的地位远低于正妻,要服侍丈夫和正妻的生活起居。但是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外室是男人在外边找的女人,这种关系可能是临时的,不被男人的家族接受的,也不会被自己的家族支持。
正妻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在。往往能和男人形成一种制衡的局面,妾也是有一定地位的。而外室则什么都没有,去留全凭男人好恶。这种条件下,她们没有筹码如何男人谈判,为了留住男人,会竭尽全力讨好男人,满足男人的需求。这种君王般的待遇,可能是很多男人向往的。
正妻大多是大家闺秀,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除了丈夫没见过其他男人。而外室有很多为风尘女子,见多识广,迎来送往,长袖善舞。能给予的温柔和体贴让正妻难以望其项背。
所有,更好不要去尝试,食髓知味后恐怕就欲罢不能了。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可是在中国几千年之前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数不胜数,王侯将相也妻妾成群,民间有钱人,也可以左拥右抱。
古代男子既然被允许纳妾,可是为什么还在外面养外室呢?
所谓外室,就是男子在外面偷偷养的女人,相当于现在的小三,见不得光,她们依附在男人的保护下生活,她们不被社会承认,也不被家族认可,只能被她们的男人藏起来生活。
在男子所有的女人当中,她们的地位更低下,比妾室的地位还低下,不但她们,就是她们的子女也不被社会和家族承认。若是官员们养外室,一旦被发觉,便有可能成为政敌攻击自己的把柄。
尽管如此,富贵人家养外室的还是比比皆是。
之一,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三妻四妾的权利的,可能大家受众多影视剧中的影响,只要是男子都可以一妻多妾,其实并不然,在东汉时期《独断》中曾这么记载到:
天子取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夫人九嫔。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庶人一夫一妇。
由此可见只有那些王侯将相才能有多妾,老百姓姓是没有这项权利的,只有一夫一妻制。
直到《元朝》的时候才有规定,庶人只有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儿子,才允许纳一个妾,这些条条框框迫使男子偷偷在外面养外室。
第二,男子多数在外沾花惹草,不小心看上了哪位柳绿花红的,想要娶回家也是不易的,她们大多数出身低微,可能是贫穷家的女儿,可能是妓院的某一位 *** ,士家大族不愿接受,以免辱没门庭。
《大宅门》里的杨九红,就是 *** 出身,不被白家接受,七爷只好另置外宅预以安置,属外室。后生下女儿,终为白母承认,接到白府,成了姨太太,也就变成了内室。
第三,男子想要纳妾,必须经过正妻的允许,如果正妻不同意,还是不合法的。正妻随时可以把妾赶出家门。
在明朝的时候,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是一个怕老婆的人,戚继光跟他妻子成婚多年,可是一直没有儿子,戚继光也不敢纳妾,不知道为了自己的欲望还是为了传宗接代,他在外面养了一个小妾,而且还生了五个孩子。
后来被他妻子知道了,把戚继光骂得劈头盖脸。戚继光连忙认错好说歹说,终于把自己老婆安抚好,说自己只是想要传宗接代,对她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而且最后还是过继到她名下一个孩子才算劝下来。
所以即便身份够了,正妻不允许也是没办法的,也只能养在外面。
一夫一妻,从一而终,也许才是一个男子更好的模样,感谢新时代,从法律意义上禁绝了这种古老的、劣迹斑斑的制度。
如何看待《鹿鼎记》里的双儿现实中当然有了,小说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双儿从小被庄家三少奶奶救下,当了贴身丫鬟,其实和半个闺女差不多。庄家是书香门第,里面的丫鬟差不了,会识字。懂道理,有规律。更会照顾人。现实中谁能娶个这样的媳妇,简直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双儿身上具备的特质满足了许多男人,特别是大男子主义者对于女人的所有要求。
她聪明乖巧,美丽善良,还有一身不错的功夫,屡屡在韦小宝遭遇困境时出手,有时甚至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保护,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老公“生命不息,泡妞不止”的行为不但不反对,还极力配合,有的时候甚至为他出谋划策,亲力亲为。
这简直是夫唱妇随的best的表现。这是许多以“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为终极理想的男人的更佳配偶人选。
她的这种行为表现一方面是天性使然,也就是说她性格中有善良,柔弱,对于夫权的天生尊重,另一方面与她的一系列遭遇有关。
韦小宝遇到她的时候她才十三,四岁,已经经历了家庭重大变故——父亲,哥哥因为《明史》一案牵连被处死,自己随着众多女眷前往宁古塔充军发配。路上被华山派女弟子何惕守搭救,并教了她一身武功。随后众人隐居在直隶山中的一所庄院里,她自己做了庄家少奶奶的一名贴身丫头。
这些惨痛的遭遇给一个少女来说不论心灵还是身体的创伤都可以说是巨大的,也造成了她隐忍以及逆来顺受的性格。
跟随韦小宝后,由于韦小宝是从社会的更底层通过不断误打误撞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爬上来的,知道底层百姓的疾苦。又加上他天生乐观,没有架子,随性以及甚至有些胡闹的个性从来没把双儿当做丫鬟看待。两人通过一系列的同甘共苦,甚至生死与共的历程也从相识到相知相爱。双儿也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自己遇事果敢,判断清晰,对人忠诚的一面,在人格上也上升为一个和韦小宝平起平坐的人。
韦小宝的七位夫人中,除双儿外其余六位都是韦小宝通过死缠烂打或者使用其他手段得到的。只有她,是从一开始就对韦小宝除感激外有真正爱慕甚至崇拜之情的,她和韦小宝就像开了一家夫妻店,为了经营绞尽脑汁的想尽各种办法,最后终于吸引了六位大股东加入,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上市公司。从这个角度讲,她才是韦爵爷真正的贤内助。
双儿是《鹿鼎记》中最喜欢的角色,心思单纯却侠肝义胆,温柔善良,乖巧聪慧,对韦小宝更是忠心不二,也不会因为韦小宝喜欢别的女人而争风吃醋,多次救韦小宝于危难。
像这样的女子真是不可多得。现实生活当中肯定是有的。
但是现在的女子大多都很有个性,像双儿这样温柔乖巧侠肝义胆忠心不二的女子实在是不多。
漂亮可爱的双儿,原来是个通房丫头的命啊!
第三只眼读金庸,第 六感弹武侠,喜欢就关注哦
双儿是个好丫头,我见优伶。长得那么可爱,那么漂亮,斩获一大批铁粉,分分钟的事。可惜,天道有差,一个通房丫头的命啊。
1
双儿不仅颜值高,还特别的好。这种好,好到任何一个男人,都难以割舍。双儿不仅可以当花瓶,当保镖,当猎手,当厨师,当丫鬟,还可以暖被窝,还可以···
所以,一个男人对女人所有的欲望、需求、幻想,都可在双儿身上得到满足。她不仅提供了 *** 服务,她还可以帮助自己的男人,建功立业,还能帮忙猎艳。
譬如阿珂、曾柔,双儿都出力不小啊。这是多么大的胸怀啊。男人不仅想要红颜知己,他更想要满城红旗飘飘,这才是男人的动物本性,双儿见怪不怪。
这样的女人,是稀世珍品,世间仅此一例啊。简直就是毒药,吃了就一定上瘾。从小在妓院长大的韦小宝,那么色,那么花心,他却必须带着双儿,打哪走哪。他可以在扬州一夜6女之后,放掉阿珂,放掉方怡、沐剑屏,但只要双儿留下,他就很开心了。
他可以没有女人,但是却不能没有双儿。他最离不开的,就是双儿。这就是双儿的成功之处。
但是呢,双儿,尽管很完美,却仍然是个通房丫头的命。
双儿出身寒微,从小就没有任性的自由,泯灭了自我。她和韦小宝谈恋爱,不是交男朋友,实际上,是在伺候主子。
只有把男人当成了自己的主子,她才可以什么都不介意,什么都可以看得开,什么都可以做。只要男人开心,她就会去做。
这就是丫鬟的人格。丫鬟人格,有很深的奴性。
2
事实上,双儿也确实如此。
她一路跟随韦小宝,不像是个女朋友,就是个长得漂亮,随时三陪(不要误会,吃喝玩乐打架赌博调情),武功高强又特别勤快的丫鬟。(男人做梦都想啊!)
韦小宝娶了七个老婆,可是,正房不是她。按道理,双儿跟他最亲近,出力最多,时间最长,她应该是正房啊。但是不是。
谁叫她,出身不好,还不去争取?一个小妾,和一个正房夫人的地位,天差地别。她不是不知,知道她也不会去争。
七个老婆中,有三个生了小孩,双儿却没有。为什么没有?那可是地位的象征。正房老大生了个儿子,更爱的也生了个儿子,最有权势的,生了个女儿。其他的人,靠后站。七个美女中,她的地位,基本上是倒数的。
双儿总是觉得,她们一个个都是公主、教主夫人、前朝郡主、闯王女儿、名人之后,她却是一个丫头。自己就当甘居人后,好事都尽量留给那些大人物。自己不求雨露均沾,只求可以端茶送水即可(感觉好没骨气啊)。
韦小宝,他可以生活上不能少了双儿,但是作为一个要吃肉的男人,首选一定是苏荃、阿珂。
3
为什么?女人味啊。
苏荃,风情万种,成熟的女人就是这个味,男人闻了受不了,小鹿撞的厉害。阿珂,那可是清丽脱俗,男人照样受不了,心里痒的厉害。
反而是双儿,这样360度无死角倒贴的丫鬟,却是最不动性的。打情骂俏,过过嘴瘾,调节下生活情趣,倒是可以。但风花雪月,谈情说爱,却不是首选。
当然了,双儿压根儿就没有欲望。这才是最恐怖的。
她内心里,不觉得自卑,不觉得亏了,也不觉得失败了,反而觉得,得到了一个贴身丫鬟的地位,就已很满足。
她是个丫头,结局是个妾。其实不过一个通房丫头的命。
~我是三生有画一书生,第三只眼读金庸,第 六感弹武侠,喜欢就关注哦~
话题预告:
小龙女被尹志平 *** 了,为什么还要跟着他跑?
我觉得双儿是国民老婆,估计都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
《鹿鼎记》中的女主角之一,男主角韦小宝的老婆之一,也是最早跟着韦小宝的。
双儿,从小在湖州生活,后来因为吴之荣,鳌拜一手操办《明史》一案,致使双儿的父母,两个哥哥皆受到牵连,因此丧命,双儿跟庄家三少奶奶等一群女子被充军,途中被何铁手所救,安顿在河北的深山,庄家大院中。双儿等又从何铁手哪里习得一些华山武功,因此,吴之荣、鳌拜就成了双儿她们的仇人,而何铁手就是她们的救命恩人。
双儿一生凄惨,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亲人被害,自己也只能躲在深山之中,一个非常单纯善良的小女孩,韦小宝初次见她时只觉得像十三四岁的姑娘,由于韦小宝杀了鳌拜,三少奶奶以及双儿等把韦小宝当做恩人,把双儿作为丫头给了韦小宝,自此,双儿不离不弃,跟随着韦小宝。
可以说一开始,双儿对小宝并没有爱情,她只是一个听话的懂事的丫头,是三少奶奶让她跟着自己的相公(韦小宝)报恩的。
然而,日久生情,小宝从来没把她当成丫头对待,而是每天逗她开心,跟自己一样,小宝有的都会给她,渐渐的,双儿对小宝有了爱情,理解小宝,善解人意,陪着小宝出生入死,多次就小宝于危难。
小宝形容她,小巧玲珑,娇滴可爱,一身功夫,同时乖巧听话,照顾小宝的衣食住行,也是韦小宝最心疼的人,心疼她受委屈,双儿擅长化装,一身男儿装跟随小宝,从来不说什么,随着小宝官职越来越大,她可以做士兵,混进军营,照顾小宝。
可以说真的很招人喜欢,小宝找个这么多老婆,还对小宝不离不弃,帮他调解之间的关系,实是一个贴心贤惠,胸无城府,天真纯洁而且非常聪慧的姑娘。
在清朝那个时期,跟现在的时代背景不同,允许一夫多妻制,所以有双儿这种老婆,真的是有福气,现在的社会就算有这种女子,也接受不了丈夫这种行为,为丈夫出生入死,一起当和尚都没有怨言,当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女孩,当然也是幸运的碰上了一个不会欺负自己的丈夫。
本人是非常喜欢双儿这种女孩的,我称她国民老婆,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欢迎留言!!!
《红楼梦》里鸳鸯的替身嫣红的命运如何红楼梦中嫣红是贾赦买来的做通房丫头,好色成性的贾赦一度想纳贾母的大丫鬟鸳鸯为妾,鸳鸯誓死不从,在贾母面前削发明志。贾母痛骂贾赦,贾赦只得在外采买女子。
这买来的女子便是嫣红。第四十七回写到:“贾赦又各处遣人构求寻觅,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收在屋内。”
八百两银子买来的嫣红,实在算是高价。想贾政之妾赵姨娘月例二两,王夫人二十两,二十两银子是乡下老妪刘姥姥一家五口一年的开销。薛蟠打死冯渊,门子说赔一千或五百两银子就抵一条人命。算算王夫人的月例,也要攒三年之久才能积到八百两。
可想而知,这嫣红姑娘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应该生得极其漂亮,又或许是个富贵人家的女儿,父母双亡或遭遇大难,被拐子骗来待价而沽。
嫣红命薄,不得已卖身为妾。
红楼梦里没有明确写出嫣红的命运,综合文中内容,来猜猜几种可能有的结局:
1.更好的结局:做了贾琏的妾
贾琏曾因替父亲贾赦两次去平安州办事成功,贾赦赏秋桐给他做妾。秋桐是贾赦房间的丫鬟或者通房丫头,与贾琏早就有染。贾赦年迈昏聩,贪多嚼不烂,他手下的丫鬟姨娘多与他人暧昧偷情。
“况素习以来因贾赦姬妾丫环最多,贾琏每怀不轨之心,只未敢下手。”贾琏娶秋桐那会,写到:“这秋桐便与贾琏有旧,从未来过一次,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正是一对干柴烈火,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哪里拆得开?”
而第六十三回贾蓉说着“脏唐臭汉”,谁家没有风流事?连贾赦大老爷那么厉害,琏二叔还和小姨娘不干净呢!
这句话指出贾琏不仅仅和秋桐有旧,应该与嫣红也有男女艳情。
红楼梦后四十回,贾府抄家贾赦发放边疆,患病有难时唯贾琏来回奔波,大赦回家后,贾赦想到儿子贾琏的好,会不会像平安州办事一样,又犒赏将嫣红送给贾琏?我想应该有这可能。
虽不舍花大把银子买来的年轻貌美的小妾,但整日看到一副苦瓜脸,不愿意伺奉年老力衰的大老爷,贾赦或许干脆将她送给有情的贾琏。何况儿子贾琏救过他的性命,远远胜过平安州办事的价值。
嫣红做贾琏的小妾,日子是好的。王熙凤已死,蛮横泼皮的秋桐被赶回娘家,贾琏身边只有平儿,平儿聪明厚道善良,贾琏感动平儿救巧姐将她扶正。贾琏夫妻的善心和包容,作为妾室的嫣红,境况不会差到哪里去。
或许还能生个一儿半女,嫣红的人生岂不圆满!
2.不好的结局:遣散出去或孤老终身
贾家抄家败落后,丫鬟仆人嫁的嫁卖的卖,回老家的回老家,其中袭人算是好命的,嫁给了斯文儒雅有些家产积蓄的蒋玉涵,后来还接济落难的宝玉和宝钗。
这毕竟是个例,袭人有王夫人他们的支持和推介。而嫣红估计没这么好的运气。
嫣红遣散出去,或嫁或卖,能嫁的多是穷人,境况或许不如刘姥姥,打秋风的地方都没有。卖的是妓院和豪门,囚禁她的将是另一个薛蟠还是另一个贾赦?
或者嫣红继续留在贾府,自我赎身很困难。月例仅二两,常常要被贪财苛刻的邢夫人克扣下来。打算要个儿女,贾赦又失去生育能力,抱养个孩子,邢夫人肯定是不允许的,这不是明目张胆抢占家产断了邢夫人的财路吗?
最后,那个快快乐乐放着大蝴蝶风筝的嫣红,很大可能像王夫人一样,由从前爽朗“倒不拿大的二 *** ”变成了吃斋念佛的“木头人”,也或者和周姨娘尤氏般,在贾府中心神空荡没有期盼,混度晨昏孤老终生。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赦求娶鸳鸯,鸳鸯拒婚,贾母大发雷霆,贾赦和邢夫人以失败告终。
贾赦因为丢了脸面不敢去见贾母。
不过,因为贾母承诺过,她花钱给儿子买妾。于是,贾赦“又各处遣人购求寻觅,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收在屋内”。
那么这个女孩子嫣红的命运如何呢?
毫无疑问是悲剧。
一、被卖入豪门做妾。
哪个女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一家人骨肉团聚。可是嫣红却骨肉分离,承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
嫣红被卖有三个可能。
1.家里穷,吃不上饭了。
这个可能不大。如果家里穷,吃不上饭了,几两银子就能卖了女儿。最多卖给十两二十两银子。
嫣红却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刘姥姥说,20两银子够乡下人全家生活一年。八百两银子够刘姥姥一家人生活40年,这可是一笔巨款。
2.小康之家,贪图贾家富贵,卖女儿做妾。
嫣红可能出身小康之家,她有才有貌。家长觉得奇货可居,便将女儿卖进贾府做妾。希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家成为贾府的亲家,跟着享受荣华富贵。
3.嫣红是罪臣之女,没入贱籍。
嫣红可能像《梦华录》里的赵盼儿一样,因为父亲犯罪,被充入教坊司。嫣红色艺双绝,入了贾赦的法眼。花八百两银子给嫣红赎身。
嫣红无论是哪种出身,都说明她是一个被卖进豪门做妾的可怜女子。
二、豪门贱妾难当。
豪门的妾,分三六九等。花钱买来的妾,属于贱妾。
贾赦有一屋子小妾,嫣红不过是其中之一。这些小妾为了贾赦的宠爱,一定斗得你死我活的。嫣红要和这一屋子小妾争宠,着实可怜。
赵姨娘生了一双儿女,还那么不被待见,何况一个无依无靠,独自一人在贾府的嫣红!
值得庆幸的是,贾赦很宠爱嫣红,嫣红还可以放风筝玩。她的悲剧色彩弱了一些。
三、贾赦年纪大,嫣红守活寡。
贾赦年纪大,私生活混乱,导致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贾赦的许多姬妾得不到满足,转而和贾琏搞暧昧,秋桐就是其中之一。
嫣红虽然有贾赦的宠爱,但是贾赦不行了,嫣红大多数时间是守活寡。
四、贾赦见异思迁,嫣红很快会成为过去式。
贾赦这个老不羞,我看见漂亮姑娘就走不动步。嫣红被他玩腻了后,很快会换其他人。嫣红的结局是被贾赦冷落,被新人取代。
五、贾府被抄家,秋桐结局凄惨。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贾府被抄家后,嫣红的结局就是断瓦残垣。
宝黛读西厢之后,黛玉听到了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个唱段,其中有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嫣红在荣国府里,曾经得宠过,曾经开心地玩过,乐过,吃喝过,然而贾府已经到了末世,所有的一切转瞬间就被夺走。姹紫嫣红开过之后,便是落红无数;金碧辉煌之后,便是断井残垣。嫣红的结局定然是悲剧。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里,嫣红的命运如何不很清楚。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一文中,荣国府大老爷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鸳鸯,要他作房里的人。”叫邢夫人向老太太讨去。结果遇到“横了心的”鸳鸯,他说:“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皇,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更遭到贾母的痛责,“你们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还由着老爷性子闹”。最后贾母对邢夫人说: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
第四十七回,贾赦“各处遣人购求寻觅,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
其实,曹公写嫣红,也在写黛玉,写黛玉,也在写嫣红,第七十回,放风筝一文中,“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环出去瞧時,帘外丫环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子上了”。众丫环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谁家放的,断了绳,拿下他来。宝玉等听了,出来看時。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嫣红的风筝,即指黛玉的风筝,嫣红是八百两银子买来的十七岁,爱妾。“蝴蝶风筝挂在竹子上”,竹子代表潇湘馆中林黛玉,有人也要重礼娶黛玉 *** 妾。但黛玉也如鸳鸯拒嫁。什么宝皇帝也不嫁。
第三十九回,村姥姥说了,只有一位 *** ,名叫茗玉。 *** 知书识字……可惜这名玉 *** 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黛玉的结果,大概也是嫣红的结果。(纯属乱猜)
参看秋桐。给贾琏之前,秋桐是深恨贾赦贪多嚼不烂的。可以看出来贾赦上了岁数了,很多时候这些姬妾也是摆设。而贾琏不过完成一件贾赦交代的工作,秋桐就被赏给了贾琏。
而嫣红,一样的摆设命运,未必有秋桐的结局。
贾府没有没落,她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的下人(贾赦老了,应该不会再添子嗣);贾府没落了,她作为罪臣的家人,也基本是被牙子领去卖了,苏三这样的女儿还被卖到妓院,姬妾下场更为可悲。
红楼梦中描写了太多人的悲欢离合,有些人仿佛一场过客,注定会了无踪迹。有些人虽然一笔带过,却也有咀嚼的滋味。贾赦求鸳鸯无果后,花八百两银子买来的嫣红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她的一生,被八百两银子给了一个做爷爷都够的老不羞贾赦做妾,已经很惨,但比惨更惨的还是天不假年,注定夭折!
红楼梦四十六回,贾赦求娶鸳鸯的风波以丢了里子又丢面子的方式结束,贾赦最终还是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女孩子做妾,满足自己老不羞的色心。
邢夫人将方才的话只略说了几句 ,贾赦无法,又含愧,自此便告病, 不敢见贾母,只打发邢夫人及贾琏每日过去请安。只得又各处遣人购求寻觅,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收在屋内。不在话下。
贾赦买了嫣红,是她一生的悲剧。但这一段简单的描写有几点要注意。
之一,嫣红花费八百两银子真不便宜!按说买个丫头十两八两都嫌多。但要买个少女花费八百两,嫣红的出身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教坊的清倌,专门培养了为权贵们做妾的。二是落难后的官宦之家 *** 。我倾向是二者结合,落难后的官宦 *** ,被教坊培训后卖给权贵做玩物!只有这样才可能明买明卖,标价八百两。否则好人家不可能卖女儿,也不可能卖这个价格。
第二,贾赦非要花八百两买人家黄花大姑娘给他祸害。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贾家被抄家后,他亲孙女巧姐儿应该遭遇了和嫣红一样的经历。只是得刘姥姥相救才幸免于难!是不是八百两就不好说了!曹雪芹最擅长的就是这种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描写!
第三,嫣红十七岁,鸳鸯当时也十七岁。十七岁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尤其刘姥姥胡诌的那个十七岁一病死了的“茗玉” *** 确定是影射林黛玉香消玉殒的年纪!到八十回结束,林黛玉已经十七虚岁了!而嫣红被买做人妾会否与林黛玉有些关系呢?她最终结局会怎么样?我们看看嫣红和林黛玉之间的交集!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这一回是曹雪芹八十回前最后一次用诗文影射各自命运。林黛玉刚写了“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的《桃花行》,就又填了强烈影射自身命运的《柳絮词》:
《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 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这首《柳絮词》充满了离情别绪。她再次用两个历史名妾影射自身,是极不寻常的。翻遍林黛玉的所有诗文,她笔下所有女子,没有一个不是为人妾出身。《五美吟》如是,《柳絮词》同样如此。可以硬说是巧合,但这样巧合还不算影射,也无话可说了。
个人坚信林黛玉最终与贾探春一起被赐婚和番,芙蓉花签也说的清楚:莫怨东风当自嗟,王昭君远嫁的命运亦是林黛玉的命运。西施客死吴宫的命运,也是林黛玉(颦颦)的命运!如此,林黛玉与人为妃嫁人做妾是跑不掉的。那么,按照八十回前推算,十七岁的林黛玉被迫与人为妾,与嫣红正好对应。
脂批在十八回有一条批语: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而汤显祖《牡丹亭》有一句最有名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嫣红名字出自《牡丹亭》,《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嫣红十七岁被卖为人妾。林黛玉十七岁香消玉殒!再有贾雨村有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林黛玉遭贾雨村出卖,被赐婚远嫁。结合林黛玉诗文,十七岁的林黛玉被迫与贾探春一同远嫁。随后客死异乡,线索是对榫的!
关于嫣红的结局,无外乎两个。
之一,作为影射林黛玉结局之人,嫣红最终如林黛玉一般,过早枯萎,香消玉殒。
第二,贾家抄家后,贾赦邢夫人被治罪流放。嫣红无人照管,再次被转卖流落风尘!巧姐儿有母亲王熙凤为她【留余庆】,嫣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过个人倾向之一种,姹紫嫣红本就是昙花一现!嫣红最后香消玉殒不可避免!
注:通行本嫣红和林黛玉还有一次交集,是林黛玉作完《柳絮词》后,潇湘馆突然飞进来一只大蝴蝶风筝。贾宝玉说是“大老爷屋里嫣红姑娘的”。但多数古本《石头记》都作“娇红”姑娘,贾赦房中丫头众多无法证明娇红是嫣红的错笔,所以不采纳!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