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中的一些字在多种软件如搜狗、百度等都能查找到。“科”、“格”、“纲”、“行”、“宫”、“才”、“慈”、“醇”等都是在这些软件里能找到的。在使用“康熙字典”的时候,建议选择具有搜索功能的软件进行查询。康熙字典里的字在哪个软件能查到
现代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可以轻松地在网上查找到康熙字典。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康熙字典查询软件或网站:
1. 知网字典:知网是一个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平台,提供了康熙字典的在线查询功能,可以输入查询汉字或拼音。
2. 汉典:汉典是一个全能的汉语在线工具箱,它提供了康熙字典及其释义、拼音、笔画等详细信息,还有朗读功能。
3. 随手查字:这是一款手机字典app,除了常见的多部分现代汉字词典外,也包含了康熙字典的收录内容。
所以,无论是电脑端还是手机端,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和网站,轻松地查询到康熙字典,并深入了解每个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在“汉典”网站可以查到康熙字典里的字。
2 这是因为“汉典”网站是一款汉字学习工具网站,提供了康熙字典及其注解、例词、字义、字音等详细信息。
3 其他的一些汉字学习软件,如“字帝”、“萌典”等也可以查到康熙字典里的字。
1 康熙字典里的字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的 *** 应用或软件中查到。
2 因为现在有很多的在线字典或者字体反查软件,例如汉典、萌典、百度汉语等,这些应用软件可以免费查询康熙字典里的字。
3 此外,还可以下载一些专门的康熙字典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对康熙字典进行全文搜索和相关拓展,帮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系统性的汉字字典,包含了上万个汉字的释义和注解,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许多软件和网站查找康熙字典中的字。例如,在网上可以找到多个电子版康熙字典的网站,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康熙字典在线查询系统”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康熙字典电子全文检索与分析系统”。
此外,还有一些字典软件,如“灵格斯科技字典”和“快词通”。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方便地查找康熙字典中的字。
1 康熙字典里的字可以在多种软件和网站上查到。
2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汉典网”、“字海网”、“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等。
3 如果需要深入了解康熙字典,可以查阅相关的研究论文、专著和课程资料,这些都可以在学术搜索引擎和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找到。
专讲甲骨文的有《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编写者为国内著名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书写规范精美,字数齐全,查阅方便,每个部首按《说文》排列,最后,把涉及到相同字附的甲骨文列出,是个创见。其编攥经过是把当时见到的甲骨文汇总在一起,精心研究,反复考证,呕心沥血,最后定稿而成,集众人智慧为一体的研究成果。它把能够认识的每一个字,经爬罗剔抉,从形音义,做了解释。对于学者是个很大的帮助,既是入门书,又是钻研提高的好书。
这本字典由于成书在九十年代后期,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字没有收入进去,个别字解释有失误。语言有的晦涩难懂,需要有一定基础阅读才好。
近些年还有个人编写者,也不乏精深见解,多囿于一己之见,可当参考,学之既久,自当分辨。如《新编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甲骨文说文解字》(阳生编)。其它甲骨文入门的普及读物亦不难买到。
金文更好的是《金文编》(容庚编)收集资料齐全,有的重文多达一百多个,摹写精美。有小篆和楷书对照,并注明每个字的出处。它的不足是①无字形来源解释,叫人不易理解字形。如果有一定古文字基础者,使用更好。②少数金文混而未分,属于误解。如把金文里的“頮”见于《散氏盘》《颂鼎》等,与“眉”混为一字,其实眉是一个借音通假字,白璧微瑕。③近年新出土金文无法补录,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大篆从古文字角度讲,有六国古文,有《石鼓文》,《楚简帛书》和《侯马盟书》,也有《说文古文》等。学者结合古代汉语字典,在掌握六书原则基础上定会登堂入室。
学在专精,贵在有恒,坚持不懈,定会成功。
题主所说的「金文、甲骨文、大篆」的专业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古文字学」,我个人也是纯粹出于爱好和喜欢,也算稍微懂一点,我只说一下我的经验,仅供参考。
任何一门叫做「XX学」的知识,都有前人不断研究、总结出来的理论框架,我们必须「站在巨人肩膀」的攀登,不要以为你能聪明过整个学术共同体,这是一些民科妄人犯的最根本性错误。
所以,最靠谱的参考书其实就是大学的教科书。
首先,你要掌握文字学的理论框架,汉字类型的划分,汉字是如何演变,有哪些基本原理等等。
这我推荐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这本书是目前大学教材中使用最多的一本书,豆瓣评分9.4.
我们知道,文字训诂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这本书的好处「释古不泥古」,提出了很多新见解,概念比较密集,旁征博引。其缺点行文比较晦涩,一句话有时候要读几遍。
如果你读进去了,读懂了,这本书真的能让你受益匪浅。
你掌握了文字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后,更好选择一种文字专攻,比如:如果专攻甲骨文。我推荐一本快速入门书:沈之渝先生的《甲骨学基础讲义》。
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导论性质的书,可以让你快速建立起对甲骨学的基本认知,如:
甲骨文字的释读
- 甲骨卜辞的组成、语法
- 甲骨文的断代、辨伪
- 甲骨文所反映的殷商社会
更进一步深入甲骨学,我推荐王宇信的《甲骨学一百年》,以及社会科学院编写的《商代史》。
其实,只要你把甲骨学学好了,金文就不是什么难事,或者说整个古文字学你都能融汇冠通,这方面我推荐两本书:
冯时的《中国古文字学概论》
高明的《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其实,题主也可以先看这两本书,学古文字学的通论,但是,我觉得对外行可能不是很友好。
古文字学和很多学科是交叉的,比如:历史学、考古学、经学、民俗学、文献学等等,所以,在专的基础上一定要尽可能的博,否则很难有所收获。
比如:你想读懂金文,就必须对先秦文献有所了解,特别是儒家《五经》,金文中很多词汇、熟语,在《诗经、尚书》都有,。甲骨文中有很多占卜熟语,在《易经》中也有。你不懂的话,就是一脸茫逼。
另外,推荐一些最基本必须查阅的工具书:
《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诂林》《古文字诂林》
- 《殷周金文集成》和《释文》《引得》
- 《古文字类编》《战国文字编》
你想学习古文字的专业知识,这些工具书必不可少,而且这些工具书非常贵,不过 *** 上都有电子版,很容易下载到。我个人收藏了几万种文献,都是我多年来一点点的积累。
古文字学并非显学,也不好找工作,我估计一年硕士毕业的人不到三百人,所以,更好当作一个爱好。
我最后的建议是:你想学专业知识,要系统的学习,不要用百度找一些碎片化的东西来看,就以为你懂了。
*** 上的东西不靠谱,你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之前,根本看不出对错,没有批判能力。
佛教有句话叫做:通一经,通百经,
刚开始,书一开始不要求多求全,因此,我建议你首先从《文字学概要》一书读起。慢慢的循序渐进,把这本书搞通了,其他的就很容易学习。
只能这样简单说几句,说详细了,几万字都写不完,让题主产生畏难思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更好的老师」,我相信强烈的兴趣会让一个人忘记枯燥。
见文快乐!笔者来简单讲讲,希望于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关于金文,中通古代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据笔者寡闻,相关书籍推荐如下: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三册,20卷。罗振玉1963年穷毕生所藏金文拓本编纂而成,1937年影印行世。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用罗氏印本影印。末附孙稚雏《三代吉金文存辨证》。是书以金文铭文拓本,原纸付印,多精品,鉴别亦精。铭文按器形分类,再依铭文字数多少排列。
《金文通释》日本人白川静所著。白鹤美术馆昭和55年3月初版。七卷九册。卷一至卷三为西周青铜器铭文通释,卷四为东周青铜器铭文通释,卷五为金文学史、考古学研究 *** 、金文学研究 *** 、历法的研究 *** 、西周断代年历谱、列国器编年。卷六西周史略及金文通释补释、补记。卷七两周青铜器铭文释文及索引。
《金文编》容庚编纂。1925年印行初版,1939年再版时有所增修。1959年3日科学出版社重印,重印前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校订过。三版由张振林、马国权摹补本。本书共引用有铭铜器3902件。正编字头2420号,重文19357个,附录1352文,重文1132个。正编大体依《说文》分部排比,各字上注篆文,编排字码,重文系列各字之下。每一金文据铭文拓本或影印本临摹,都注明出处。书末附器目和检字。
《金文诂林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周法高编纂。十四卷八册,补编增录1973年后三十年来出版之铜器铭文七百余通,逐字编为索引,附于有关各条之下,较容书增收三百余字。另外择译日本学者之金文著作数十万言,有加藤常贤之《汉字起源》,赤冢忠之稿本《殷金文考释》,白川静之《金文通释》,《说文新义》。第七册为《附录、补遗》。《附录》释容庚《金文编"附录》所收字。第八册为别册,有《金文诂林及补编通检》、《金文诂林新采用彝器目录及分类目录》、《引用书籍、论文目录》、《引用书籍论文索引》、《引用诸家索引》,并附《三代吉金文存目录索引》。
《金文诂林附录》上下卷一册。李孝定、周法高、张日升编著。香港大学出版。以容庚增订三版《金文编》为依据,罗列诸家之说于每字之下。上卷为图形文字之可识者。容书附录上收文562,重751,此书较容书多收9文。下卷为形声之不可识者,考释犹待商榷。容书附录下收文638,重234,此书较容书多收4文。末附《隶定字通检》、《引用书籍论文目录》、《引用书籍论文索引》、《引用诸家索引》。
《青铜器论文索引》孙稚雏编著。中华书局1986年6月初版。此书兼收各种论文集和报刊杂志上有关青铜器和金文研究中的中文论著,酌收译文,至1982年为止。兼收陶文、盟书、简帛、刻石,玉器铭及汉代乌篆等文字资料。末附《著者姓名(或单位)索引》、《引用专著及论文集目录》、《引用报刊目录》。《后叙》对八百年来青铜器的著录和金文的研究作了简要的论述。
其次,甲骨文,中国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之一。2017年11月24日,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相关书籍推荐如下:
《甲金篆隶字典》选择常用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录书等,可满足读者学习汉语、了解古文字演变的需要,也可作为海外推广汉语教学的参考教材,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界读者,尤其是学生、语文教师、书法爱好者、美术和广告设计者学习与使用。
《文字学ABC》中国传统文字学入门必备书,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文字的源流,包括文字通论、文字形音义的原起,以及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对甲骨文、古文、篆文、隶书这些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都做了简要的说明。中篇主要讲六书的条例,包括六书通论及各书的说解。对每一书都能条分缕析,结合具体的例字,说明其正例和变例。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相当于一个简明的文字学研究小史。
《出土文献与楚史研究》,充分利用甲骨文、金文、简牍等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及考古实物资料研究楚史“珞珈史学文库”之一批推出的二十多位教授的文集之一,该文库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学术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书将有关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研究楚文字的演变规律及疑难字等楚文化特有的现象。
《文字系统:语言学的 *** 》全景讨论世界所有现存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字系统,从历史和发展、内部结构、言文关系以及社会语言因素等四个主要方面考察了诸种文字系统,如玛雅文字、甲骨文、印度河谷印章文字等古文字,越南文字、切罗基文字、布利斯文字等现行文字。
《龟甲兽骨文字集联》集甲骨文书法、甲骨文行义考订,甲骨文集联的熟语警句于一身。作者孙常叙根据《甲骨文字集释》《殷墟文字类编》等多种文献对部分甲骨文的字形、字义做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对部分甲骨文字形做了“改旧从新”的处理,并分别写在相关的熟语、警句集联后。
最后,关于大篆,字体名称,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大篆亦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其相关书籍推荐:
《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可以作为学术著作细读,也可以查字。
所以,三种古文字相关著作互有交叉,可借鉴融通。以上便是笔者简答,期略有益于读者!
金文的专业书籍推荐如下:
《安徽出土金文订补》
作者:崔恒升著 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委员会等编 页数:448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第1版 SS号:10320141
《秦汉金文汇编》
作者:孙慰祖 徐谷富编著 页数:793 出版日期:1997年4月第1版 SS号:10320056
《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
作者:蔡运章著 页数:330 出版日期:1996年10月第1版 SS号:10320506
《唐兰先生金文论集》
作者:故宫博物院主编 页数:536 出版日期:1995年10月第1版 SS号:10356395
《金文速查手册》
作者:樊中岳编著 页数:273 出版日期:1994年9月第1版 SS号:10503406
《金文编订补》
作者:陈汉平著 页数:671 出版日期:1993年9月第1版 SS号:10320855
《甲骨金文与古史研究》
作者:蔡运章著 页数:373 出版日期:1993年12月第1版 SS号:10319708
《西周金文选注》
作者:秦永龙编著 页数:194 出版日期:1992年4月第1版 SS号:10320137
《中国上古社会新论——《金文新考》外编》
作者:骆宾基著 页数:266 出版日期:1991年9月第1版 SS号:10428895
《金文鉴赏》
作者:唐复年著 页数:284 出版日期:1991年1月第1版 SS号:10320140
《西周金文选编》
作者:侯志义主编 页数:327 出版日期:1990年3月第1版 SS号:10320151
《西周金文撷英》
作者:吴镇烽编 页数:56 出版日期:1986年12月第1版 SS号:10320438
《两周金文选》
作者:古铭 徐谷甫选编 页数:390 出版日期:1986年12月第1版 SS号:10320440
《殷周金文集录》
作者:徐中舒 页数:575 出版日期:1984年2月第1版 SS号:10119861
《金文诂林之一册--第十五册》
作者:主编 周法高 林洁明 徐芷仪 张日升 页数:8450 出版日期:1975年第1版 SS号:10108123
《金文诂林附册 索引》
作者:主编 周法高 林洁明 徐芷仪 张日升 页数:778 出版日期:1975年第1版 SS号:10108124
《考古学专刊乙种第九号 金文编》
作者:容庚编著 页数:1034 出版日期:1959年5月第1版 SS号:10320858
《考古学专刊 甲种之一号 积微居金文说》
作者:杨树逹著 页数:208 出版日期:1952年9月 SS号:10320146
《金文诂林附录》
作者:李孝定 周法高 张日升 页数:1334 出版日期: SS号:10220123
甲骨文书籍推荐如下:
罗振玉1914年编《殷虚书契考释》和1916年编《殷虚书契待问编》,王襄1920年《簠室殷契类纂》(天津博物院),商承祚1923年《殷虚文字类编》(决定不移轩自刻本)、1927年出了删校本、 1971年中国台北艺文印书馆翻印本,日本高田忠周1925年《古籀篇》(古籀篇刊行会),孙海波1934年《甲骨文编》(哈佛燕京学社),曾毅公1939年《甲骨地名通检》(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金祥恒1959年《续甲骨文编》(中国台北艺文印书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1965年《甲骨文编》、孙海波改订本(中华书局)、1979年香港中华书局版,李孝定1965年《甲骨文字集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岛邦男1967年《殷墟卜辞综类》(汲古书院)1971出增订本),日本永田英正1968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赤井清美1974年《书体字典》(东京堂)和1976年《书体小字典》(东京堂),日本小林博1977年《古代汉字汇编》(木耳社),高明1980年《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徐中舒1981年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四川人民出版社)和1989年《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日本小林石寿1985年《展大甲骨文字精华》(木耳社),1987年《拓影展大甲骨文字字典》(木耳社)和1988年《五体篆书字典》(木耳社),加拿大许进雄1981~1988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一~九卷《中国文字》新四~十二期连载),日本高嶋谦一1985年《殷虚文字丙编通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孟世凯1987年《甲骨学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赵诚1988年《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中华书局),日本师春妙石1988年《古典文字字典》(东方书店),姚孝遂1988年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中华书局)和1989年《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饶宗颐1989~1999年《甲骨文通检》(已出先公先王先妣贞人、地名、天文气象、职官人物、田猎与祭祀等五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日本松丸道雄与高嶋谦一1993年合编《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东京大学出版会),日本水上静夫1995年《甲骨金文字典》(雄山阁)、于省吾1996年主编《甲骨文诂林》(中华书局)等。
大篆的书:
其一,沙孟海《印学史》,小小的一本,比较精简,分各个时期逐一介绍,至明清以后则以流派名家介绍为主。
其二,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研究专题,比如《汉印技法解析》《古玺技法解析》《邓石如经典印作技法解析》《赵之谦经典印作技法解析》《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齐白石经典新作技法解析》等等,不仅有技法详尽的解析,还有相关理论梳理与研究,来龙去脉都比较清晰。而且相对来说比较齐备。
其三,陈大中老师的《黄牧甫篆刻及其刀法》,对黄牧甫及其篆刻的研究比较细致,值得一读。
另外个人觉得对某一家感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借助 *** ,网上也有不少的资源,在熟识这些资源之后,你大概就了解了在这一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给大家推荐几个网站:
中国西泠网
中国篆刻网
书法江湖
书法屋
这些网站都有相关的一些资源。
首先是字編類的,老的張海波的《甲骨文編》、容庚《金文編》、徐中舒《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的《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等,新的有劉釗的《新甲骨文編》、董蓮池編的《新金文編》,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看《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如果只是看字形,書法臨摹的話以上字編類都是最基本的幾套書
如果想對古文字進行研究,那麼就需要參考其他幾套書了,甲骨文方面,《甲骨文字詁林》、《甲骨文字詁林補編》、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釋》、于省吾的《甲骨文字釋林》、陳夢家的《殷墟卜辭綜述》、郭沫若的《殷契萃編》等都是甲骨學研究的重要著作,還有李學勤的《古文字學初階》等。另外王國維、董作賓、楊樹達的著作都可以讀一些。
金文方面有《金文詁林》,《金文文獻集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唐蘭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等可作參考,商承祚的《說文之中的古文攷》也有不少是出自金文
另外讀以上的書有一類書你躲不過去,那就是小學類,也就是《說文解字》爲代表的文字學書籍,大徐《說文解字》,小徐《說文解字繫傳》,段玉裁《說文解字註》等,其他說文相關的書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上是甲金文專業入門的一些書籍,僅供參考
你有自己的书房吗?你的书房、书和读书生活是怎样的每个人的家中都有一笔财富,也许是一笔丰厚的存款,也许是价值不菲的房产,也许是极具升值潜力的黄金翡翠、珍珠玛瑙、古董藏品。我也有我自己的财富——我的书房,在我心中它千金难买。
我们父子都爱看书,自小家中就有书架。几十年下来,前前后后、零零散散、东买西凑,陆陆续续也积攒了上千本书。此前,家中由于地方狭小,一直用书桌、书架代替书房。2012年搬到新家后,家里空间条件允许,于是乎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作为书房也就顺理成章。
在书房中,去粗取精,只留下了五六百本装潢较为精美、年代较为现代、阅读频次较高的图书有资格进柜入住,其余的都静静的装在麻袋里散布在床底、仓房。我的书房,可以说更大限度的被我利用了全部价值,层层摆满,还把一切空隙塞填。书架上不只是书,还放置了不少我购置的一些小玩意儿,摆上一个笔筒,落上一个石头雕饰,放上几个精致的相框,尤为珍贵的是一个参加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足球赛时全体中国国家队队员签名的足球,作为一名足球狂热者,当时托了关系在广州找这些“国脚”在球上大笔一挥。满满一大柜书,再有了这些小摆设装饰,还真有一些“附庸风雅”的感觉。
置身于书房,陶醉于读书,犹如去打钱史记旅游,了解整个人世间。我看书比较“小众化”,特别酷爱历史,尤其是世界史、国别史、民族史和中外历史地理、地图,所以历史名著、史学专著、历史小说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读史,对于我来说不吝于“精神 *** ”,早已成了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只要抽空翻上几页,就觉得这一天充实了些。
过去只接触和阅读纸质书,电子数码时代到来后,也不能免俗,接触了很多新的阅读工具。最初是用ipad开始了电纸书阅读,后期了解到kindle的存在,又先后购置了KP3和Oais2两款入手。纸质书和电子书各有所长,纸质书享受纸墨飘香,并且很容易读进去,回看或随意浏览也很方便。电子书胜在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并且网上资源很多,许多一次性阅读的内容我大多用电子书来完成,而不再买纸质书。现在kindle也成了我检验书籍质量的一道门槛,感觉书籍内容质量优良,有收藏必要的我会在阅读完电子版之后再选择购入纸质书。经过几年积累,目前攒下的电子书资源数不胜数,也许一辈子都读不完。
我的书房,亦是我的心灵乐园和好伙伴。有它相伴,我甘心情愿地与书籍为伍,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将书当作最亲密的朋友,在不断认识、发现、感动、审美中完善我自己。我的书房,是我攀登生命的阶梯,俯瞰大千世界,一览芸芸众生,方才发现,生活的沃野中还有这一方人间乐土让我流连忘返。
书与阅读,品味和风尚,不是浮躁和逐利的当下所能“大众化”的方式,却愈来愈成为方向和潮流。谦谦君子、幽幽书香,千年墨客书生之气韵,若获传承庆尤酣!作为“书虫”之幸、之痴,始终不改。享受书香与品读寂寞是一个人的战斗,也是一个性情的锤炼和拓展。告别觥筹交错,作别浮光掠影,书香之沁人心脾,陶冶性情、快哉此生!
一 桌一椅一方几
一 窗一屏一天地
我的书房不大,普普通通。因为喜欢写字,专门请木工定制了两米多的书案和两个大柜子!书架上多为碑帖、毛笔和宣纸,每天在书房临临帖,写写字,在书法的笔墨浓淡、提按使转、运笔缓急中体现自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舒缓方式!其实书房不在大,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书籍能带给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有时候,一个人静静的沉醉在一个个深刻的哲理中,一段段美妙的文字中,远离了喧嚣是多么惬意坦然!书房,不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地方,更是一个能让人沉淀下来,心情舒缓,节奏慢下来的地方。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进入这个小小空间,就能沉浸在独处的世界里。快节奏而疲惫的现代人,我们需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的好奇,我们需要一份宁静的空间,通过读书来摆脱平庸!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耐烦是一种艺术,有恒是一种希望。耐烦、有恒,读书才会通晓,修行才有成就,做人才能通达。Patience is an art, persistence is a hope. Only when you are patient and persistent, you can be proficient in reading, make achievements in spiritual practice, and be knowledgeable in life.
能够拥有一堆想看就看的书和一个读书不被打扰的书房,曾经是我小时候的梦。后来家庭条件逐渐好转,住房稍微宽敞一些,我便单独拿出一间或辟出一个空间用作书房。几十年间,我的家搬了数次,书房或读书角一直都保留着。
在属于自己的书房读书,心情格外放松。而放松的心情让读书成为一个享受。年轻时读书,读的是知识,是思想,是阅历。书籍如谆谆长者,人生有长者的指引,便会如朱熹所言“艨艟巨舰”之得“江边春水”,保持永远的朝气和 *** 。年老时读书,读的是心情,是境界,是超然。书籍像人生导师,毫无功利的心性涵养,可以让思想更加成熟而不至朽迈,让有限的人生始终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过去上班时,巴望着从忙乱的生活和浮躁的心境中找寻一个安静的角落,去静静地读本书,体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幽雅,却往往难以实现。退休赋闲后,没有时间相迫,了无俗事萦怀,也不需“为赋新词强说愁”,喜欢什么就读什么,高兴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时间,去悠闲地享受过去不敢想象的奢侈。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居家隔离期间,就更有时间躲在书房里,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不出门也不去给社会添乱。
如今我在自己书房里读书的时间,每天都不少。沉静的生活有氤氲书香相伴,让我们的小家温馨无比。有时候在书房读书读到痴迷处,竟忘掉了一切。这使我相信有文说梁漱溟在日本鬼子的炮弹轰然炸开时,仍 *** 院落中继续读书所言不虚。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在社会现代化与世俗化并行、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共进、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突此起彼伏的过程中,能沉下心来读本书,那是极为难得的。
有两个书房,城里一个,村里一个,闲暇时间和工作时间基本都留在了书房。
书柜里理工科技能类书籍;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等国学经典类书籍;有孩子的绘本、小人书等启蒙类书籍。全部书籍应该在两千册左右。
一天的生活,开始于读书,结束于读书。书籍就像自己的家人,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我和每一本书,都有属于“我们”的故事,初始、相处、交谈、误会、争论、最终融合,和睦相处或老死不相往来。
有的很冲动,像十八岁的哥们。鼓励我们生当作人杰,枕戈待旦,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有的很理性,像七八十的长者。总是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经验。劝诫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凡事三思而后行,退一步海阔天空。
读书,能让人有更深刻、深邃的思想。能让人更理智、更富有同情心。能让人明白什么才是天长地久、永垂不朽。
读书,让人摆脱世俗的眼光,让人更接近世界的真相,让人更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
朋友,无论你遇到什么事情,都请相信,书籍绝对能给你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深度阅读,发现更好的自己和更美的世界。
有哪些阅读的好习惯让你受益无穷通过读书写书评的阅读习惯让我受益无穷,写书评不光让我赚到钱,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或者说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
我之前是一个股票研究员,这个工作特别忙时间很碎片化,很难养成长期阅读习惯,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读书后写书评可以发给书评专栏可以赚稿费。
这是以前的名片
1、知识和钱的收获
被金融思维影响的我,觉得这个既能学东西(读书输入,再写书评输出,把知识记忆、理解、再表达出来);又能给自己的欲望账户(之前的理财文章里讲过,账户分成储蓄账户,消费账户,欲望账户)增加额外收入。真是好事,这样我就每次看书都写书评,而且会给自己订立目标。比如工作特别忙,特别累的时候,想打车回家,但是想到书还没看完,打车看书晕车,就坐地铁了,在地铁上把书看完,做好笔记。第二天早上在地铁上用手机写书评提纲,到公司写完之一稿,股市开盘工作,下午收盘以后再修改。
2、人脉的拓展
就这样读了很多的书,这些知识让我的研究报告越写越好,视野宽了,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我因为读书写书评的习惯,见到了更多的人,这其中就有我爱人,我做金融他做IT,如果不是因为读书,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认识。还有我现在项目上的合作方,也都是通过读书社群认识的。
在金融领域之外积累到的资源,让我在生了孩子以后能够有资本离开从事多年的金融行业,重新从零开始。
在此也特别感谢读书社群里这些书友跟着我写书评。而且从纸媒转到头条等平台写从以前的投稿赚稿费到现在发平台赚收益的过程中,尽管外界的质疑和否定一直没停过,大家还是信任我,相信我的选择,一直在写。
3、对家庭和孩子的影响
我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一方面我坚持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另外一个方面我又不想做家庭主妇,离开职场。
因为前面读书的原因,我顺利找到了能在家办公的新工作。而且因为我在家办公也是在读书,整理读书笔记,写书评书单。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影响,也养成了阅读习惯。这是在厨房的时候,小女儿在旁边看书。
看书写书评的阅读习惯,让我受益无穷,不止这3点,以后再继续总结。昨天看书友苦茶说“知识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我们自己”,回想这些年,我的确被改变了。
阅读可以说是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学习方式了,但是阅读却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以后才能真的有收获的。
首先,最能激发你阅读 *** 的便是兴趣,找到你的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或者找到自己阅读目的,带着明确的目的的去进行阅读。也就是说在阅读之前对读的东西要进行一次筛选。书实在太多了,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有限。好读书可是也要读好书,读那些真正能给自己帮助的书。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记得思考,阅读不仅仅是用我们的眼睛去读,要用心用脑子去读,保持专注,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记笔记。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当然阅读某些比我们水平高的书籍我们会感受到一些困难,事实上我们也应该去读有一些难度的书籍,这样我们读完以后才会有收获,如果是读一些一看就明白的书籍,不过是作者把我们知道的东西写出来了而已。但是如果在阅读的过程里面,实在读不下去,而原因不是畏难,那么就暂时把这本书放下。或许只是现在读不下去而已。不必非强迫自己把一本书读完,一来这样很增加挫败感,二是带着这种情绪去阅读并不会有收获。
再次,在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记得要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或者写书评等方式去输出。这个过程一是会帮你自己理清思路,二是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把书里面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就算前期写不出来多少,就是简单的几句感慨,也记得要开始行动起来,有时候开始写之前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可是一旦开始脑子里会有东西自然就流露出来。
有那些好的阅读习惯让自己受益无穷?我自己的体会有三点:
1、保持终身阅读,终身受益。人一辈子有长有短,无论长短,都不能放弃阅读。我从小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直到现在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工作岗位如何变动,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小时侯家庭困难,无钱买书,但想办法借书读,只要有书读,常常废寝忘食。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盛行,许多书成了禁书,不准公开读,自己晚上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照着偷偷读,象着了魔似的。读书使人保持清醒头脑,在知识贬值,知识无用的年代,不至于大脑一片空白。现在人年纪大了,退出了工作岗位,但仍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只要有时间看点读点,没有硬任务,也没有人逼你,只是习惯。有的人年轻时有读书习惯,年纪大了就放弃,认为读书不再有用处。我认为无论年纪有多大,都应保持阅读的习惯,这样做更大的好处是能保持头脑清晰。许多人已经八九十岁,甚至百岁,思想仍很活跃,这与他们终身学习,保持读书习惯有很大关系。我对此有着深深的体会。
2、通过阅读积累写作材料。我从年轻时就养成读书不光读,还要记的习惯。以前写作查资料没有现在方便,只能靠个人积累,因此读报有好文章剪贴成册,读书见名言警句摘抄,做卡片,分门别类,写作查阅十分方便。现在虽不需要象以前那样,读书遇有好的思想,诗词,名言警句,也随手记一记,日积月累,对丰富思想,积累写素材十分有好处。
3、读写结合相互促进。凡是爱好写作的人都会有阅读的习惯,但爱好阅读的人不一定爱好写作。我自己的体会,应把两者结合起来,边读边写,边写边读,相互促进。阅读获起大量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消化、深化阅读的知识、思想,把别人的书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牢固的东西。同时为了写作你又必须去更多的阅读,天长日久,效果不言而义。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会,希望你也把自己的好经验拿来大家分享分享。
我是萌薇,一个阅读爱好者,手帐发烧友,自由撰稿人。
毕淑敏说:“阅读是一种精神的 *** 。”好的阅读习惯就像好的 *** 工具,可以让你获得更加优越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
我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
1.看目录和序言
曾几何时,我读书从来不看目录和序言,总觉得这部分内容不重要。自从学习了阅读 *** 之后,我发现,先看目录和序言就好比站在迷宫之上看迷宫,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完全不用被书牵着鼻子走。
2.戒掉默读的习惯
在《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阅读的技巧,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默读,也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后读,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还会降低人的理解力,因为字与字只有组合起来才具备一定的含义。
正确的做法是看,而不是读,并且要不断的练习自己的视宽,这样你的阅读速度会提高很快。
3.画思维导图
我近两个月以来,养成了边看边画思维导图的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的理解力。以前看完一本书还要回头再翻看几次,才能写书评,现在看了之一遍就可以写出书评了。
4.不用读完整本书
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分享过《读者权利十条》,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不读的权利、跳读的权利、不读完的权利。毕竟一本书的核心知识点也就占整本书的20%。
对于不重要的内容,大可不必浪费时间。
5.贴索引条
我现在看完一本书,会输出四块分容,比如读书笔记、拆书稿、书评和新媒体文。边看边贴索引条,可以帮助我迅速找到书中的素材和亮点。
我这几天在写拆书稿,里面很多的案例都是我从以前看过的书中找到的,引用的案例有理有据,比那些自己胡编乱造的故事更加有说服力。
6.及时输出
以前,我看书很快,一天一本书,重量不重质。
如今,我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及时输出,一本书可以赚好几千块钱。这样虽然速度慢了很多,但是真正做到了充分吸收书里的养分,并且以书为中心,不断思考扩展,突破认知边界,发挥知识的更大效能。
麦家曾在《朗读者》上读了一封写给18岁将要去美国读书的儿子的家书,
他说:希望你别想家,如果实在想了,那就读本书吧。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练你的翅膀。
我很感恩自己从2016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让我接下来的人生在柴米油盐的浸泡中,依然丰富多彩。
- 我是萌薇,艺术设计硕士,分享读书 | 手帐 | 育儿,最崇拜的人是木心,希望成为一个能写能画的人。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我读书没什么好习惯,太随便。
我不会写什么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的,因为读得太多,最近,读什么《现代西方文学思潮》,什么《活着》,什么《人间失格》,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什么《国学必修课》,什么《四库全书》,什么《宋代传奇选译》,什么《闲情偶寄》,什么《世界文学》……读得多,无非寻求阅读的 *** ,事后什么都记不住,真是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喜欢在报刊、书籍上写旁批,想到什么写什么——出于敬畏,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学必修课》、《四库全书》上不敢。
读段炳昌先生的《世界文化名人传:杜甫》,由于不是杜甫本人的作品,我写了很多旁批。读到最后,看见段先生这段话,前面写下的旁批仿佛被一盏明灯照亮,串联起来,再加以发挥,竟形成一篇论文。
段先生这段振聋发聩的话是这样的:
“杜甫一生遭受的灾患和痛苦,远远超过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三位西方人。正是这种巨大的灾患和痛苦,成就了杜甫,使他从自身的艰难与痛苦,体察到整个时代的艰难与痛苦;使他执着于思考如何摆脱当时的社会危机和灾难,思考人类的命运、人生的价值、文化创造的价值。杜甫把所有的痛苦和思考,在心中进行体验、咀嚼、思考、提炼,变成了一篇篇动人的诗篇,他饱尝痛苦,却让人们看到的是友谊、亲情、善良、忠诚、正直、坚毅、勇敢、创造、和平、仁爱这些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价值。这样,杜甫的诗歌实际上也就有了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意义,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在杜甫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比较优秀的诗人,在他死后几十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他的伟大。
“……元稹在墓志铭中说,从有诗人以来,还没有人像杜甫这样伟大。”
“……到了宋代,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诗人都极力推崇杜甫,认为杜甫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
我为什么详引段先生这段话?一则让大家看看段先生的精辟与独到,二则让我们看看杜甫那被时间检验的伟大。
是的,杜甫关于生命至上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幸福的绿色理念,甩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文豪们几百条街,一直先进到今天,或许,明天!
还有多少愚昧无知的“诗人”,在歌颂我们征服了大自然!
以此,愚以为所谓读书 *** 和捷径,是浅薄的实用主义,关键在多读,像杜甫那样“读书破万卷”。否则,只会浅薄狭隘。
要读懂钱钟书的《管锥编》,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为了能够一字不漏,从头到尾读一遍《管锥编》
我准备了10年。
之一次耳闻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在高中,之一次目睹《管锥编》则是在大学的读书馆。
我奉《管锥编》为神书,所以之一次看到此书时,说爱不释手毫不夸张。一口气把四册《管锥编》从图书馆抱回宿舍,沐浴更衣净手后翻开之一页就傻眼了。繁体字书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悟的行文模式,半文言半白话,还不时的冒出我完全看不懂的语言。怎么从图书馆拿出来的,我就怎么把它们送了回去。
大学四年,我没有再借《管锥编》,却把四书五经,《史记》,《四库全书》,《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理想国》,《乌托邦》,《荷马史诗》以及尼采,费洛伊德,歌德,叔本华等人作品或个人传记,看了一遍。
毕业的第二年,我从网上搜到一份电子版的《管锥编》,拿到打印社打印了一份。结果是,自己还是看不懂,或者说是看不下去。那一份用A4纸打印的《管锥编》在床底下趟了几年。这几年的时间,我又看了《汉书》《后汉书》《周易》《世说新语》《抱朴子内篇》《黄帝内经》《王阳明全集》《三国志》《晋书》《古今图书集成相术》《李贽藏书》《古小说钩沉》《七十二朝人物演绎》《初谭集》《诗品》《太平广记》《搜神记》《阅微草堂笔记》《浮生六记》《诗经》.....近200本我国传统文集文献,以及佛教发展历史,南环瑾的系列书籍,《金刚经》《圆觉经》《无量寿经》《梵网经》等30多本佛教文集。
然后我用了2年的时间,一次不落,从头到尾读完了《管锥编》,且汲取到部分营养。
这10年,我做了3个方面的准备。
认识繁体字,习惯看繁体字的书
国学知识积累
心境的磨砺
不习惯看繁体字,很难看得下去《管锥编》。没有丰厚的国学知识作为基础,读《管锥编》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以云。朱喜说,读书有三到,眼到,手到,心到,读《管锥编》尤其要心到,心境浮躁,是读不下去这本书的。
而把《管锥编》当做武林秘籍,期望读完之后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人,不要读。带有功利心读这本书,很难静下心来融入进去。已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才是读《管锥编》这本书的真实心境。
最后晒图,毕竟无图无真相啊。
有一篇访谈,作者问阿来,书里面或有道家或佛家的思想从何而来?是看书的吗?。他说,是生活,体验感悟观察(大意)。我的意思是,这些故纸堆的文字假如都没有了,会怎样?或许对现在的90后00后,它们本身就和没有也差不多。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无非生死二字。
个人感悟,仅供参考!
对普通人而言,要“读懂”《管锥编》(这里说的读懂是完全透彻地从知识和精神两方面懂)是不可能的。因为普通人没有钱先生的天赋(据说钱先生过目不忘)。
个人将《管锥编》当做工具书和休闲书使用。所谓工具书,就是有需要的时候去看,如读《易》有不理解或想了解更多,便去看书中相关部分。所谓休闲书,就是闲来无事,随手翻看,不求甚解。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代表作要都读过。儒释道三家要都有涉猎。道家三经,道德经,南华经,列子我通读了。老子更是每天晨读默诵三四年之久。管锥编读过两三遍吧。确实受益良多。西方思潮该书也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