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好听的男生女生的名字,写小说用的
女生暮,冰,阳,圆,瓷,葵,默,觅,米,丹,春,妙,恋,绫,雅,玫,岚,鸽 男生 醇,铭,泊,陌,钟,瑾,风,楠,木,枫,擎,卿,天,树,朗,清,叶,夜,烨,业,司,贺,和,赫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知名才女?她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又有哪些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历史以来诗人林立,可称为诗歌王国。
在古代,女性尽管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压迫,她们冲破枷锁,或描写自己身世的不幸;或倾吐婚姻的不谐,从而对爱情的强烈向往;或抒发离愁别绪;或歌咏风花雪月,闲情逸致,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篇。
在众多的女诗人中,秋瑾却跳出了所有女性描写的题材,她的诗词表现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关心和忧虑。爱国情深,报国情激。她以豪迈的气势,高昂的格调,丰富的内容,得到了后世人们的热爱和崇敬。
秋瑾,1875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早年学经史,善诗词,喜骑射。1896年从父命嫁富绅王廷均。王于1903年捐得户部主事,随王在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不久,她目睹民族危亡,和人民的深重灾难,以及清 *** 腐败无能,决心献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在日期间,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
1905年同盟会成立,参加同盟会被推举为同盟会浙江盟主,联络留日女同学组织《共爱社》任会长。由于清 *** 勾结日本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毅然回国。回国后在上海办中国公学。这段期间会唔蔡元培、徐锡林等革命志士并参加《光复会》。同年七月回到日夲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参加《中国同盟会》并担任会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盟主。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
1906年在淅江湖州南浔溪女校任教期间发展该校部分教师、学生加入同盟会并与革命志士尹锐志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络长江一带会党组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后,与会员杨卓林等谋划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徐锡麟约定在皖、淅两省同时发动,并在新軍中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和《光复会》。不久,起义失败。
1907年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
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牵连到秋瑾。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拒绝了要她离开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的豪迈决心。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在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贞不屈,决不吐供,仅写下"秋风秋雨愁杀人"来对付敌人。
第二天凌晨,从容就义于绍关轩亭口。
秋瑾牺牲后,她的挚友徐伯华、吴之英等冒着生命危险,在杭州西湖冷桥畔著名民族英雄岳飞墓前修建了秋瑾烈士墓,并在牺牲地立着秋瑾纪念碑。人民 *** 也在她的故居"和畅堂"辟为"秋瑾故居"。
这就是这位女英雄的主要事迹。
下面简略将秋瑾女士的部分诗词列于下:
七律
漫云女子不英雄,
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恩一帆海空阔,
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恨悲回首,
汗马终渐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
那堪客里度春风。
《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尽,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酒去犹能换碧涛。
《 就义诗》
篱前黄菊未开花,
寂寞清樽冷怀抱。
秋风秋雨愁杀人,
寒窗独坐心如捣。
其它还有《满江红》、《昭君怨》、《望海潮》、《如此江山》、等等。
秋瑾留下的诗词并不多,但她为了追随中山先生推翻满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三十二岁。真是女中豪杰,令人仰慕。
西汉卓文君,仅凭二十六数字顺倒挽救其被夫司马相如所抛弃之婚姻,其作品无人能比。宋代李清照,委婉清丽,其词墨韵后世。唐代上官宛儿,鱼玄机,薛涛,李治。民国时期张爱玲。卓文君(一别之后,二地悬念,虽说三四月,却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人传.....)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何等凄凉,何等忧伤!
中国历史上之一才女,当属宋朝李清照。
李清照的才,不仅体现在其文采上,也体现在其爱国情怀上。
李清照的诗词,婉转清丽,又散发着淡淡的忧愁,在中国诗词界独占一枳,诸多名句流传千古。
声声慢里,短短几句叠字,就把思念与孤单抒发到极致,这精湛的文笔后世无人可超越。
最近流行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其剧名也源于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至今读起,仍能感受到那凄苦的情愫。
晚年的李清照,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于是把这种爱国情怀写在诗词里,体现出来了她作为那个年代的“公知”应有的品质。这种品质对于今天的文化工作者,依然有借鉴作用!特别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公知们,应该认识到你们的行径,尚不如古代一名女子!
武则天镇楼
武则天的才华冲出文学武功,冲向皇位
历史上如卓文君、班昭、谢道韫、薛涛、李清照等,人人皆知,不过也有一些才女才华并不弱于他们,却被埋没。
1、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
从某方面来说卫夫人与卫协有一个共同处就是教出一个超过自己成就的徒弟。卫协教出了顾恺之,而卫夫人教出了王羲之。
卫夫人师承钟繇,而卫夫人与王羲之的母亲是中表亲戚,所以王羲之捡了一个便宜老师,据说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其实最早就是学习卫夫人洗砚池练书法而来。
2、回文诗的大成者苏蕙
什么是回文诗呢?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
据说苏蕙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织锦《璇玑图》,五色丝线织绣,容纳八百四十一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如今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3、李冶,唐代女诗人之一
大众名气中唐代四大女诗人,薛涛与鱼玄机名气更大,其次是刘采春因为搭上花心大萝卜元稹,也颇有名气。
李冶,是南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自然也继承谢氏才华,不过虽然被当事人赞为女中诗豪,但是相比上面三位,终究没有足够的八卦可以流传。
可惜结局比鱼玄机还惨,因为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4、张玉娘,宋代女词人之一
说道张玉娘也许知道的不多,但是说起《山之高》这首词,估计很多人都能朗朗上口。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这就是张玉娘思念沈佺时所作,可惜后来沈佺病死,张玉娘相思成疾,五年后绝食而亡。
5、朱淑真,宋代女词人之一
朱淑真是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
可惜比李清照不幸的是她始终没遇到过自己的赵明诚,丈夫是文法小吏且庸俗,两人无法情投意合,所以朱淑真婚姻也是郁郁不欢。
据说,最后因为与情人分手抱恨而终。
不过比起只能与未婚夫化蝶的张玉娘,被曾布扔在老家,又不敢红杏出墙的另一位词人魏玩来说,朱淑真勉强算好一些。
中国历史上不乏知名才女,人们熟知的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朱淑真、薛涛等等。这里着重介绍中国之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的事迹。
班昭(约45-约117),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班彪的女儿,她嫁给同郡人曹世叔为妻,曹世叔没长寿,班昭早早成了寡妇。
一 显贵身世,书香门第
班昭的远祖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班氏先祖叫班壹,原本楚国人,秦统一过程中,班氏家族迁到陕西扶风(今扶风县)。秦末大乱,班壹迁居楼烦(今山西武宁),以畜牧起家,家族财力雄厚。
班氏家族,历代都有地方大员,或朝廷重臣,到班彪一代,班氏家族是已有几百年辉煌的巨富贵族,也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诗书世家。
班彪有二子一女。长子班固,次子班超,女儿班昭。班超在历史的著名事迹是出使西域;班固则以撰写《汉书》闻名后世,班昭这个女子也不一般。
班彪不愿意做官,专心史学,也要像司马迁那样,留下历史巨著。
《史记》从黄帝写到汉武帝,后事缺而无录。司马迁死后,《史记》有十篇散失,有目录无书稿。
于是,班彪作《后传》数十篇,这是续《史记》之作。公元54年,52岁的班彪去世。
班彪去世后,22岁的班固蒐集父亲遗稿,继续撰写《汉书》。公元58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
班超向汉明帝解释说:班固修《汉书》,乃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没有毁谤朝廷之意。
汉明帝令将《汉书》呈上,阅后赞许有加。便授予班固进入东观藏书阁,任典校秘书,主持校勘典籍,并敕令他可参阅东观藏书阁皇家典藏,完成其父所著《汉书》。
同时,汉明帝下旨,由国库支银,资助班固编撰《汉书》工作。
班固编著《汉书》由私人修史变成奉诏修史。
公元82年,班固完成了《汉书》主体的写作。
公元89年,班固母亲病故,他辞官守孝在家。
此时,大将军窦宪率兵北伐匈奴,班固随从出征。汉军深入沙漠三千里,大破北匈奴。
大军凯旋,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班固写了铭文。
班固还撰有《窦将军北征颂》,歌颂窦宪北征匈奴事迹。
窦宪因有功,日渐嚣张,跋扈恣肆。公元92年,汉和帝逼其自己了断。
班固因为是窦宪的亲信幕僚,也被逮捕,日加笞辱,禁锢而死,年61岁。
二 才女奉命修《汉书》
此时,班固所著汉书,《八表》和《天文志》均未完成,遗稿散乱。
《汉书》未完,汉和帝命班固的妹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汉书》。此时班昭43岁。
班昭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有扎实的学问和写作功底。
她受命续撰《汉书》后,长期在东观皇家藏书阁,手不释卷,勤奋笔耕,不畏严寒酷暑,经过多年年努力,终于全面完成了《汉书》的著述。
班昭续撰《汉书》,主要是整理、核校父兄遗留的散乱篇章,并在班固《汉书》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一志,即《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和《古今人表》和《天文志》。
至此,《汉书》经过前后40年编撰完成。
《汉书》中最难的《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独自完成的,但班昭仍冠上班固的名字。
班昭对《汉书》的播和普及也有很大功绩,她为很多人讲解《汉书》。
三 才女文采斐然
汉和帝很器重班昭,多次召她进宫,让皇后和嫔妃们拜她为师,让她传授儒家经典、天文、数学。
班昭以学识渊博闻名。因她丈夫姓曹,人们便尊她为“曹大家(gū)”。
班昭的大多数著述都失传了,流传至今的,除《汉书》“八表”外,只有《上邓太后疏》、《东征赋》、《针缕斌》、《大雀赋》和《蝉赋》。其中多数已是残篇。
班昭还著有《女诫》七篇,即《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约计1800多字。告诫妇女遵守“三从之道”和“四德之意”,因此她被封建正统学者尊为“女圣人”。
约在汉永宁元年,即公元120年,班昭告别人间,时年72岁。
她的丧事很隆重,使者监护,皇太后素服举哀,表示悼念。
班昭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对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班昭是参与“二十四史”编撰的唯一女性,是我国之一位女历史学家。
《莺莺传》的作者元稹,真的是个为爱执着的人么
提到《鸳鸯传》的作者就是唐代的元稹,拼音 yuán zhěn,《鸳鸯传》有名《西厢记》里面的主角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也就是元稹和他表妹之间的爱情故事。
【元稹】
人名。(公元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县)人。贞元九年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中拔萃科,授校书郎。元和元年制科中第,拜左拾遗,授河南尉,又授监察御史。这段时间正直敢言,因此得罪宦官和守旧官僚,元和五年贬官江陵,士曹参军,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太和五年死在鄂岳节度使任上。元氏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体”。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这篇小说,大约是把自己一段情场经历作为素材。后代根据这篇作品而写成的东西很多,尤以金人董解元的《弦索西厢》和元人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称。穆宗时拜相。其诗平易近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文学主张,诗风平易近人,是中唐的社会写实诗人。元稹与白居易二人合倡「新乐府运动」,主张采用新题来刻画民间疾苦,无须考虑入乐与否,来创作诗歌,时人称二人诗作为「元和体」或「长庆体」。元稹与白居易合称「元白」,苏轼评其作品为「元轻白俗」。
重要著作
着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杂文一百卷,号曰《元氏长庆集》。
在封建理教的社会虽说在盛唐时期开放的程度相对来说和前后的各朝各代都无法可比,但是还是碍于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对于一些文人墨客还是很压抑的,从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点在不走仕途就没有出路,对于和李白、白居易等齐名的元稹也不例外,他一边渴望爱情带给他的 *** ,一边又要去追名逐利提现自我价值,不能单纯的说他不珍惜爱情或者不懂爱情,他后来他的妻子早早的离世对他的打击就非常的大他写的诗里面就干肠寸断的表达出了他的深深相思之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和表妹之间的感情不是没有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貌美如花的美娇娥两个人在一起一定会碰撞出热烈的火花,但是表妹家虽然家境殷实但是毕竟没有后台,这对于封建社会想要单纯的依靠学识往上爬那是相当的的困难的。没办法只能无奈放弃,他所经历的那一段段凄美而又热烈的爱情故事都反应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缺乏自信与安全感处处都要刷存在感,才能找到自身归宿感,这也是他可悲的地方,所以他的诗里都刻骨铭心的能表达出对于爱情的体会,特定年代的历史人物多多少少都带着这样的几压抑又得不到释放与倾诉的矛盾特征。
《莺莺传》是唐朝诗人元稹的名篇,其文笔优美,刻画细致,叙述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悲剧。至今还广为流传的《西厢记》,就是元代的王实甫根据《莺莺传》为蓝本而创作的。
1.与莺莺的情缘
《莺莺传》里莺莺是元稹的远房表妹,而张生便是元稹自己。在公元799年,元稹在山西任职,认识了表妹崔莺莺。莺莺才貌出众,家境优渥,元稹与她暗生情愫,偷偷恋爱。
当时元稹想要功成名就。在公元800年赴京考试时,得到了新任京兆尹韦夏卿的赏识。元稹得知韦夏卿的女儿还没有婚配人选,便意识到这是一个攀高枝的机会。公元802年,元稹科举落榜。
他求官心切,考虑到崔莺莺虽然家庭优渥,但没有权势,对他的仕途帮不上什么忙。于是抛弃了莺莺,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丛为妻。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
2.与韦丛的婚姻
而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与元稹结婚,算是下嫁了。韦丛虽为大家千金,婚后却十分贤惠,为元稹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还典当自己的嫁妆,来贴补家用。
韦丛陪伴了元稹七年,而这七年正是元稹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就在他高升之际,韦丛却不幸去世,没来得及过一天好日子。
元稹悲痛欲绝,写了很多悲切的祭文,之后又写过很多怀念妻子的诗。像广为流传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的意思是,除了妻子韦丛,别的女人都黯然失色,再美的女人,他都懒得去看一眼。
3.与才女薛涛的姐弟恋
但韦丛去世不久,也就是公元809年三月,元稹就打脸了。在四川,他遇见了才女薛涛,虽然薛涛大他11岁,但两人一见钟情,在美丽的锦江边上谱写下一首又一首的爱情诗篇。
同年7月,元稹被调离四川,到洛阳任职。与薛涛前后相伴不过3个月,后来又以书信传情。但渐渐地,书信越来越少,最终与薛涛断了关系。
薛涛曾经出身乐籍,相当于风尘女子。虽然她早已脱离被人掌控的生活,但这样的历史必定会影响元稹的仕途。对于一心想要在官场大显身手的元稹来说,该怎么取舍,他心里自然明镜似的。
4.与裴淑和刘采春的情感纠葛
公元815年,元稹娶了山南西道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刺史裴郧的女儿——裴淑。和裴淑成婚后,他又悄悄与江南歌妓刘采春谈情说爱,还写诗赞美刘采春。但最终刘采春还是和薛涛一样,被元稹抛弃了。
这就是风流才子元稹。他曾写:“取次花丛懒回顾。”而事实上,他遇见的每一朵花,都不曾放过,结结实实地打脸。
他的深情不过是当时当刻,遇见新人就忘了故人,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变幻莫测。也只是“浅喜似苍狗”罢了,算不上“为爱执着”。
小可不清楚,元稹的“渣男”称号是怎么来的,但可以肯定,这个帽子扣在他的头上有些冤。
大多数认为元稹的“渣”,是因为有很多人认为《莺莺传》里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所以《莺莺传》相当于元稹的青春自传。
在这本书里,张生始乱终弃,还偏偏令人生厌地为自己的 *** 行为找借口,大体之意就是红颜祸水,所以我为了保持自身的品性,远离祸水。
于是,元稹就“渣”了,“渣”得莫名其妙!
元稹果真是张生的原型么?做为一个文人,尤其是文学成就相当嗨的牛人,难道会不知道如此写小说,如此写始乱终弃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小可不认为张生就是元稹,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元稹多情,张生忍情。
可是多情的元稹却是整个唐朝诗人写悼亡诗最多的男人!
没错,整个唐朝,整个唐诗,以悼亡而论,元稹排在之一位。
如果说当时元稹娶韦丛是为了可以更容易地当官,这一点我信,但婚后艰苦的生活,以及韦丛的贤淑绝对融化了元稹原本冷酷的心。
那是他一生中最不得志的岁月。在他的《遣悲怀三首》中我们不能发现韦丛的贤淑属性,没有衣服,娘子去找。想喝酒,娘子典当金钗去换酒,穷到柴木都卖不起,肉也吃不起,天天吃豆叶和蔬菜,可是韦丛一句怨言也无,默默地背后付出。
结果在他飞黄腾达之前,妻子身故。给他造成了一生的遗憾和愧疚,这种遗憾和愧疚不是因为婚外情,因为那时没有。只是身为一个男人没有给妻子以更好的物质生活。
所以元稹每每想及都痛不欲生,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便把她的衣服都送出去,可是到最后却偏偏留了几件,针线盒更是当成珍宝似的藏起来。对于旧日的奴婢也是怜仁不止。
他有钱了,有势了,有名了。
可是世界上最懂他,最疼他,最敬他的那个女人却不在了。
结婚之前的少年肉俗,之后的四处留情,都不是什么执着,都在心里没留下什么涟漪,他的心里,始终都是和韦丛清贫相守七年的情感。
他对妻子的感情,是不掺假的!也是执着的!
那么也可以说一说后来的事,他和薛涛,以及那些和他有露水姻缘的女子。唐朝人崇尚性情自由,更不禁止婚外恋,至于逛青楼喝花酒,只被认为是风流雅致,同样是和外面的女人颠龙倒凤,可没有人认为白居易渣,也没有人认为杜牧渣,甚至没有人认为那个李商隐渣。更没有认为温庭筠,韩偓渣。
他们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元稹写了一部《莺莺传》,而书中的主角始乱终弃,于是张生就变成了元稹,元稹就变成了渣男。
为爱执着,他把爱全给了亡妻。所以他算得上是一个为爱执着的人,至于渣不渣,不知道,不好论断,因为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不是那个张生。
元稹身为一位浪荡的大才子当然没能做到自己诗中说的那么坚贞,依然流连辗转与花丛,后来年轻俊朗的鳏夫元稹,更是和唐代著名 *** 诗人大姐姐薛涛,来了一段也不知道是柏拉图式的还是未央生式的恋爱,一时传为佳话。薛涛是谁呢?她可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女诗人,又是官妓,阅人之无数,尽是政界商界各名流。但是这样一个女人还是看上了渣男元稹。
不出意外的两人也没能长久,和薛涛才同居了四个月,元稹就因工作调动,从此分道扬镳了。
可是就是这么位“旷世痴情种”,劈了腿,负了情,却还心安理得的继续写诗,诉说着自己的深情和爱恋。
元稹的一生,莺莺燕燕不计其数,简直就是心口不一的典型。
不请自来。元稹的深情都体现在他的诗中。
《离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的究竟是写给谁的,众说纷纭,有说是写给崔莺莺的原型,元稹的初恋的,也有说是写给他死去的妻子韦丛的。元稹官卑位微,却被朝中重臣韦夏卿看中,把最小的女儿韦丛许配给元稹。只是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生活非常辛苦,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据说最难的时候韦丛竟然拿出自己的首饰给元稹典当了换酒喝,由此也可以看出韦丛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但毕竟家贫,加上多次生育,在元稹31岁时,27岁的韦丛就去世了。悲痛的元稹在妻子死后忽然就长出了许多白发,可见元稹与韦丛应该是有真感情的,为了悼念妻子元稹写了这首《离思》。
这首诗流传度极广,特别是前两句可谓人人皆知。这首诗的大意是:曾经到苍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了;曾经见过巫山的云蒸霞蔚,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我仓促的从花丛中走过,甚至懒得回头去顾盼一下,其中的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你。
之一句是由《孟子·尽心》中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化用而来,第二句则是根据宋玉在《高唐赋序》中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而来。虽然典故皆来自他方,但元稹却完成了超越。元稹的这首诗写得极其真挚,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但是后世人对元稹的这份真心有许多质疑,觉得元稹是个彻头彻尾的花心“渣男”。原因是在韦丛去世当年,元稹就和著名才女薛涛发生了姐弟恋。韦丛死后他又娶了同事的妹妹做小妾。过了几年,再度续弦,取了裴淑为妻,期间还和刘采春有过纠葛。
所以后世人认为元稹对于韦丛的感情也许不像他诗中表达的那样真挚。人是复杂的,人的情感更是复杂。苏轼对妻子王弗的情感如此深,可是他不也还有后来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歌姬朝云吗?痴情如白居易,晚年仍然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沉醉于声色之中。而作为《西厢记》主人公的元稹本就是潇洒风流,又怎会真的“取次花丛懒回顾”呢?
藏头诗,丁铭生快,如何写
谢邀,这个有一定难度。附会一首抗日五绝,新韵。
【感索尼跳梁】
丁丑搏滑虏,
铭心恨未休。
生当酬壮志,
快箭射东瓯。
注:
①丁丑,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
②东瓯,古星座名,见《宋史·天文志》“蛮夷星也”。
想用诗歌表白,你觉得哪首诗最合适?为什么
《情诗之爱》
你的诗
美如一池荷花盛开
我正从远方走来
我的爱
情不自禁地羽化成蜻蜓
去你诗行里叩首崇拜
我千呼万唤
爱还是不出来
我只好等待再等待
突然你诗人的名字走来
我的情顿时如水澎湃
将每朵菏叶拥入胸怀
看多了土味情话,想用古诗词表白,哪些古诗词适合表白呢?这要看你的情况了。
之一,如果是暗恋,我觉得这首古老的《越人歌》不错,最后的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足够表述你的心声。诗本身的古老背景不必管他,原诗的主体与人物关系也并不重要。放到现代,表达单恋、暗恋,这两句再适合不过。词句浅白,比兴得体,个中意思也能一目了然,其含蓄深沉的爱恋令人动容。而单恋、暗恋之苦也能从这14个字里明明白白感受到。对方看了,也是很容易受感动的。毕竟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原来还有人这样欣赏自己。
第二,如果你要表白的对象属于一见钟情,或者初恋,起码有以下三种方式可选。一是《古相思曲》,作为汉乐府民歌,真是质朴多情: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本有两首,为联章古诗,这里只截取了前六句。其中的五、六两句,太适合一见钟情式的表白。简直是对这个成语最诗意的注脚。入骨深情全都融入画面之中。这样的句子, 能把人都读化了。
第二种方式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我们来看这首著名的《思帝乡》,女主角的率真大胆放到现在也是开放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大词人韦庄的这首情词,千年后的人们读来,也还是脸红心跳吧。
如果说前一首是痴,这一首就是烈。往往一见钟情如天雷地火,如山石翻滚沧海卷澜,有很强的冲击性,给人极强的情感爆发,内心奔撞不已,这样的热烈,是另一种魅力。
我们熟悉的《诗经》名篇《野有蔓草》便是第三种表白方式: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原诗两章,这里截取了之一章。同样可用于表达一见钟情。同之一首的一眼万年,第二首的烈火如歌不同,这一个是那种“你就是我要娶(嫁)的人”的欣喜。旷野郊外,河边草地,美人一枚,也很浪漫了。
上述三首诗词,三种方式,都适合一见钟情的表白或者是初恋。
现在说说第三,如果你是刚结婚不久,或者一、二年的新婚,想要告白一下老婆,我觉得范成大的《车遥遥篇》更好不过。作为爱情乐府名作,里面的一句“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给了人多少甜蜜!哪对新婚夫妇不想这样一直甜下去?
如果你们结婚有些年头了,彼此成为生命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部分,回顾多年的夫妻之情,我觉得苏武的《久别妻》中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最能打动人心。诗虽疑为托名之作,但诗本身是好诗。这两句放在当下,是多少夫妻梦寐以求的。对于结婚多年的人,这两句无疑是对婚姻最美的告白。
如果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还在一起,实际上在无声中两人已经践行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事实本身就是更好的告白了,不必费辞啦。
芽尖初露吐玉珠,遥似繁星近却无,喜看五谷收南室,稍休农事闲银锄,兵工学商食为本,稼穑兴稷最为殊,常思国事何为贵?利民兴邦是归途。我觉得农业是国家之根本,粮食最重要,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整个地球。古往今来,因为粮食,农业灾害使国家消亡的不在少数。我们国家62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好多人饿死街头,惨不忍睹。希望这样的事情希望永远不要再发生!!!!
我最喜欢仓央嘉措的情诗,他的百首情诗都是经典
我想用他的情诗来表白,因为仓央嘉措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人,他曾深爱一个姑娘,但源于后期他和佛门有缘,是在世活佛的。当人们已经公认他为六世 *** 喇嘛时,他内心刚开始纠结矛盾,一直在爱情和信仰之间苦苦挣扎与徘徊。
最后他选择了信仰却留下了动人的情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的爱情诗,情中自有禅,情的更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更高境界。
《 那一日 那一月 那一年 那一生 那一世 那一瞬》仓央嘉措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祈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砌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不为轮回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地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音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一丝信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六世 *** 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后被 *** 政教斗争殃及,遭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途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于夜色中遁去,不知所终,时年24岁。仓央嘉措在历史的天空如惊鸿一瞥,但他用生命写下的传奇和诗歌却在世代流传。
仓央嘉措经典情诗:
之一更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更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更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更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更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更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更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更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更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更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你见或者不见我》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愿与卿结百年好,不惜金屋备藏娇。
一似碧渊水晶宫,储得珍稀与奇宝。
欲题新词寄娇娘,风吹雨蚀半微茫。我有相思千般意,百磨不灭铭肝肠。
《古相思曲》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 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只因见了你一面,便让我日夜思念。特别适合一见钟情的表白。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是不是很感动。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因为太过思念你,令我忧伤消瘦,岁月飞度。好文艺的表白说。
这岁月一词一出,感情瞬间升华有木有,想想你们携手到老的情景,超甜的说。
《思帝乡·春日游》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我愿以身相许嫁给他,一生一世就此休。直接许嫁,海般深情。碰到这样的姑娘,就赶紧娶了吧。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爱上你,纵使日渐清瘦,我也无怨无悔。好感
人。其实,我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