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坝坝宴上,一道受欢迎的菜肴便是自制肉圆子。 *** 时,首先选用新鲜猪肉剁碎,加入葱姜末、料酒、盐和生粉搅拌均匀。接着将混合物搓成一个个小丸子,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肉圆子外皮香脆,内里鲜嫩多汁,是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佳肴。
在自贡地区的坝坝宴中,圆子通常是指粑粑肉。
肉馅(肥瘦比例约为3:7),红薯粉调成水淀粉备用、鸡蛋、姜末、莲花白(圆白菜)几片叶子。
做法:
取猪肉剁馅,越细越好,至少比饺子馅要细,可以加入少量小葱白一起剁,口感会更好,按照1斤肉三两红薯粉的比例,加入调好的水淀粉,鸡蛋适量,取出蛋清加入肉馅中,蛋黄留作备用,加入姜末适量,用筷子搅匀,一定要非常均匀,以肉馅成泡沫状为宜,这一步是关键,将肉糜搅打上劲,达到“蓉和”的状态,既保证口感,又将淀粉完全打散,否则上锅蒸出来会留下生粉和气泡。
在蒸屉内铺好莲花白叶子,以保证肉馅倒入蒸屉后可以用叶子包住肉馅,注意侧边用小木棍一类的物品卡住,留出空位,保证蒸汽能够上行,在莲花白叶片中倒入肉馅后,用手轻轻拍平,即可上锅蒸,大火蒸30分钟左右,将剩余的鸡蛋黄均匀地涂在肉馅表面,继续蒸10分钟即可出锅,自然冷却。
也可以切成厚片加上配菜高汤上锅蒸半小时,或者直接煮汤。
小说中提到的“小二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如此随意吗?
说到国人的肉食史,那是分等级的,古人吃肉绝对是件相对奢侈的事情,哪怕是在王公诸侯之间。
唐朝以前,肉食崇尚以大为美,也就是说,评价肉食食材的贵重,并非从口感这一标准出发,而是直接和动物体型挂钩,家养的牲口通常按照“牛、羊、猪、犬、鸡”的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不同阶层食用的肉类直接与祭祀标准挂钩,天子吃牛羊;普通士绅家来了客人,只能“具鸡黍”;而老百姓有钱买块豆腐,就算请客了。
虽然 *** 术在中国起源很早,但真正用于猪身上,还是相对较晚的,所以汉朝及以前的人,吃猪肉只吃没发育的小猪,因为肉嫩,而长大未 *** 的猪肉,口感较柴且味重,没人愿意吃。
所以项羽鸿门宴请樊哙吃的就是彘肩(小猪的腿),肉不会煮熟,带着血丝就上了,樊哙瞪着眼睛就给啃了,还不由自主地感叹道:“嫩啊!”
所以三国演义中,吕伯奢家压在门板下的是一口不超过40斤的小猪。
但是牛因为是农耕的重要劳动资料,所以从秦朝开始,严刑峻法,禁止杀牛,甚至养牛的因为牛不下崽,都有可能接受惩罚。
所以牛肉在民间就成了一种见不得光的肉类,一般而言,牛只能因为老了、病了、受伤了,不能再耕作了,才能被杀了,端上饭桌,但是很显然,这种老、弱、病、残的牛肉绝对不好吃。
所以好吃的牛肉,可以让好汉们吃上两斤的牛肉,只有黑恶势力盘踞的地下屠宰场,才能提供。
羊肉在唐宋时期成了肉食主流,因为味道鲜美,由于宁夏的滩羊进入了唐宋皇室的餐桌,人们才懂得什么叫鲜美口感,特别是到了北宋,羊肉甚至进入了民间餐桌,前提是你得有钱。
所以浔阳楼是不卖牛肉的,而是卖羊肉的,那里更加名贵的是加了胡椒粉的鲜鱼汤,这些无不向众人展示了贵族阶层开始对肉食的口感提出了要求。
但是靖康之变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甚至改变了国人的食性。
贵族们跑到南方,才发现曾经美味的宁夏滩羊羊肉,一下子断货了,而江浙的湖羊一下子风生水起,供不应求。
由于物稀价贵,原来丢弃的内脏下水也被搬到了餐桌上,南宋的官员出使金国,看到羊的下水直接被金人丢弃,感叹造孽啊!
水浒中“二斤牛肉”的流行,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因为那根本不是牛肉,荒山野岭究竟是什么肉?尽可能大胆去猜。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