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依赖别人来拯救你?若世界对你不公,那就拼尽全力,粉碎一切不公平的力量。
被世界迫害?那就死也要复仇,与那些压迫过你的人战斗,目睹过太多的卑劣人性和丑陋之事,你感到非常痛苦,有时又异常愤怒,你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黑暗,看惯了人性的扭曲和丑恶,在这个世界上,你的痛苦和愤怒无人能理解,也没人愿意倾听,你更没有必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因为他们都无法真正理解你的感受,我选择了独自承受这一切,谁也不会与我说这些痛苦,反正我就像一个空壳,价值不大,拼了命也就拼了命。
你听说过最颠覆三观的案件是哪个?它发生在何处?
一男子坚信吃人脑浆能让大脑更聪明,起初食用动物脑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并未变聪明,于是转向人类,希望借此实现目标。
此人试图通过食用人脑达到变聪明的目的,但由于挑选“猎物”毫无章法,这给警方侦破带来了极大困扰,他的理论是否真有可行性?他又是如何“狩猎”的呢?
1979年8月3日,延吉县公安局接获报案:依兰公社莲花生产队放牧员姜允弼在外出后失踪,至今未见踪迹,姜允弼的家人向警方提供了一条关键信息,称姜允弼与高振宝之间曾有过争执,警方找到高振宝,他承认有过争执,但之后未再见过姜允弼。
8月3日下午,有人在莲花洞西侧的水龙沟山坡上发现了一具用杂草覆盖的尸体,经确认正是姜允弼,他头朝东南,侧卧着,身上被树枝和杂草掩盖,凶手随意弃尸,似乎并不担心警方会从尸体中查出线索,警方怀疑凶手可能并不认识姜允弼,且杀害方式显得随意。
尸体被发现时已高度腐烂,令人不解的是,头部两处有三角形创口,但脑浆未见残留,在尸体不远处,警方发现了六块头骨碎片,根据现场情况,警方推断凶手杀害姜允弼可能是为了取走他的脑浆。
警方初步将嫌疑人锁定在附近生产基地,但起初并未调查认识姜允弼的人,而是首先排查患有重病的人群,彼时,许多人深信吃童男童女能成仙,食人脑浆可治病的迷信说法盛行。
警方怀疑凶手杀害姜允弼是为了治病,依据姜允弼头上的伤口,推测凶手使用的工具应是一把类似三角刮刀的锐器,警方调查了一段时间仍未能确定凶器,直到一次民兵比武大会上,一名刑警发现嫌疑人有可能就是一名参与比武的民兵,经过法医鉴定,姜允弼颅骨上的伤痕确为刺刀所致。
警方顺藤摸瓜,进一步调查步枪的使用情况,最终锁定一名曾在7月中旬在依兰公社附近打猎的社员——黄光日,黄光日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他曾多次提及食用动物脑浆让自己变聪明,警方调查发现,黄光日曾带着一支步枪在7月28日外出打猎,且当时正是雨季,姜允弼于同一天失踪,警方决定对黄光日展开调查。
黄光日当时26岁,是朝鲜族,住在吉林市长白山地区,他有一个哥哥是民兵连长,接触枪支并不困难,警方调查发现,黄光日常提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与食用动物脑浆有关,但他的一些行为引起了警方的怀疑,他曾在非狩猎季节频繁前往牧场打猎,这极为反常,警方认为黄光日说得可能是真的,遂对其展开深入调查。
警方根据黄光日的供述得知,他一直坚信吃人脑浆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起初,他确实食用过动物脑浆,但数月后发现效果不佳,遂转而寻找人类作为“猎物”,几天前,黄光日碰巧遇见了姜允弼,便以迷路为由将其骗至偏僻地点杀害,并取出脑浆食用,他将剩余脑浆装入塑料袋丢弃,随后逃离现场。
黄光日的行为令人震惊,不仅残忍,还透出他对自身处境的绝望与无知,他选择牺牲他人换取自己的短暂满足感,他的行为堪比恶魔,却也映射出人性的无知与脆弱,究竟是无知还是人性的泯灭导致了他的悲剧?
黄光日的犯罪细节
黄光日的真实面目令人震惊,他本应是一位普通的猎手,却因无知和偏执走上了不归路,他坚信食用人脑浆能够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甚至为此冒险杀害姜允弼。
1979年7月28日,黄光日带着一把步枪前往依兰公社的莲花洞附近打猎,由于当天天气异常恶劣,持续的大雨让黄光日感到十分困惑,他计划利用这次机会寻找“猎物”,但实际并未找到任何猎物,反而在此逗留了十多天,期间,他遇到了放牧员姜允弼,黄光日以迷路为由将其骗至偏僻位置,随后杀害并取走了姜允弼的脑浆,他将剩下的脑浆放入塑料袋中处理后逃离现场。
警方根据黄光日的供述,确定了他的犯罪事实,黄光日供述称,他在7月时开始食用动物脑浆,但效果不佳,他逐渐将目标转向人类,企图通过食用人类脑浆来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在7月28日,黄光日碰巧遇见了姜允弼,于是以迷路为由将其诱骗至偏僻地点杀害,黄光日的作案手法相当冷酷无情,他利用凶器(疑似刺刀)在姜允弼的头部划开伤口,取出脑浆食用。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黄光日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行为能够给自己带来益处,这种信念让他无视周围人的反对,甚至将无辜的生命置于险境,他的无知与偏执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同时也使无辜者姜允弼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无知与人性的泯灭
黄光日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无知与残忍,他盲目追求所谓的“智慧”,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黄光日的行为令人发指,但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哀,他所经历的一切或许源于一种对未来的盲目期待,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无尽渴望。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黄光日归结为“恶魔”或“无恶不作”的角色,而应该看到他背后的脆弱与无助,他的无知并非生来如此,而是在一个错误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在那个迷信盛行、社会缺乏有效监管的时期,黄光日被误导成为了这样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故事警示我们,知识与真理往往需要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检验,不应轻易轻信那些未经验证的荒谬理论。
黄光日的悲剧也提醒我们,保护个体免受无知与偏见侵害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制度,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公众理性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无辜者遭受类似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