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天文研究》
2022年第42卷第3期(总第51期)
目录
· 专题研究 ·
1世纪至20世纪中期上荆江流域河道与水情况变迁——基于荆江洪水位汗青变迁的察看
车 群
明代运河“水脊”的构成及其意义
高元杰
“釜底之水”:明清期间文安洼的水患与治理
卜 凡
悬泉里程简所见河西驿道与政区再议
黄学超
辽金信州地看新探
赵里萌
明清两淮盐务道员建置新考
黄凯凯
山西灵石县静升村明清聚落格局的变迁
郝 平 魏春羊
土默特平原聚落散布形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阐发(1934—2019)
王婉婷 乌 敦 苏力德 韩佳霖 管小春
唐玉门关位置与玄奘偷渡道路的精准复原
侯杨方 贾 强 杨 林
清末苏南厘金征收的下层实态与区域市场构造
孙 健
· 学术史 ·
侯仁之先生颁发《汗青天文学刍议》一甲子
侯甬坚
中国汗青地貌学创始者张修桂先生学术奉献述评
韩昭庆
· 札记 ·
唐代宗朝鄂岳镇建置小考
杨文春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所躲上海开埠早期英租界地图考释
牟振宇
摘要
1世纪至20世纪中期上荆江流域河道与水情况变迁——基于荆江洪水位汗青变迁的察看
车 群
清中叶以降,清宫档三汛(桃花汛、伏汛、秋汛)安澜奏本中所见荆江洪水位起头日益上涨,咸丰、同治年间,藕池、松滋决口向洞庭湖分流后,水势稍有缓解,至光绪年间复又急速抬升。不竭上涨的洪水位对江北进江河流形成了两方面影响:其一为河道的变迁,其二为水情况的改变。在沮漳河流域,涉及长江百里洲的变迁,沮漳河进江口的变更,长江主泓迁徙,下百里洲泊岸及洲尾东摆引发沮漳河下流耽误,以及山川、江水彼此顶托形成水情况淤积。在玛瑙河流域,则表示为荆江洪水位抬升对河水的顶托现象,招致进江尾闾池沼化。
明代运河“水脊”的构成及其意义
高元杰
明后期以降的史籍普及认为南旺自元代起不断是会通河沿线的造高点“水脊”,元明会通河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抉择了南旺“水脊”做为分水口,那种看点不准确。南旺湖本来是梁山泊最初的余绪,地势低洼,明初宋礼引汶水到南旺济运后起头淤积,成化年间确定南旺分水核心地位后,挑出的泥沙堆积在运河和小汶河两岸构成土山地貌,构成明后期以降人们眼中的“水脊”意象。即南旺“水脊”构成于明代中叶,是汶水泥沙淤积和人工挑浚堆积的成果。据此,需从头审阅元明会通河成败的原因,讨论明代中叶南旺“水脊”的构成对会通河水源从残暴黄河水到平稳汶河水的改变的意义及其对明中叶以降治黄原则的深远影响。
“釜底之水”:明清期间文安洼的水患与治理
卜 凡
河北文安、大城两县境内的文安洼,地处大清河、子牙河水系下流,地势低洼,“形如釜底”,招致积水难以泄出,汗青期间常发作严峻的洪涝灾害。明清期间文安县通过构筑堤防、开凿引河、营田种稻等多种办法治理文安洼,但水患仍频。文安洼水患难以治理的原因,既包罗文安洼区域自己低洼的地形与大清河、子牙河下流流域淤高档情况因素,也包罗文安县与周边州县之间治水利益的矛盾及文安县本身的治理乏术、乏力等社会因素。
悬泉里程简所见河西驿道与政区再议
黄学超
悬泉汉简ⅡT0214①:130和VT1611③:39所载道路里程与道路能够停止比力与演算。简ⅡT0214①:130所载酒泉郡最东端一置不是表是,而在表是以西;表是县在其时属张掖郡。简VT611③:39所载的武威郡治不在姑臧,而可能在番和。简VT1611③:39所示“东南”驿道,干道经天水通不变,根本上即传统熟悉的长安至河西的“北道”,并有歧路通金城。基于以上结论,大致能够复原出简ⅡT0214①:130的完全面孔。两简配合反映出西汉某一期间河西的部门驿道与政区情状。
辽金信州地看新探
赵里萌
学界以往多将辽金信州定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古城,近年来对秦家屯古城进的考古工做表白,该城现实上是一座金代新建城址,辽代信州应另有其地。五家子古城位于秦家屯古城西侧13千米,汗青卫星照片展现其具有被风沙掩埋的郭城,周长与秦家屯古城相当。五家子古城地表漫衍着大量辽代中、晚期遗物,未见金代遗存,应为辽代中、晚期城址。根据新的考古发现并连系汗青文献可揣度,辽代信州治于五家子古城,而金代信州治于秦家屯古城,迁治时间据《元一统志》所记,可能是在金皇统三年。
明清两淮盐务道员建置新考
黄凯凯
盐务道员是明清政府为治理食盐产销设立的重要职官。万历末年,明廷为催征盐课以供辽饷,先后创设整饬、疏理两淮盐法道。天启以后,党争猛烈,道臣清理盐法效果不彰,崇祯朝努力恢复运司专管盐法的旧造。清代从头调整盐官轨制,合并运使、盐道为“管盐法道运使”,又新设监管场产的“分巡盐务道”和职司岸销的“通省盐法道”。盐务道员由朝廷差遣官变成处所盐务机构,与专管盐课赋税的运司衙门配合成为包衣盐差的曲属处事机构。皇帝为独揽两淮利权,又令两江总督兼总理盐法,与包衣盐差彼此造约。道光年间,盐差因整顿不力奉裁,盐政改回总督治理。咸同军兴以后,运司、盐道的权柄被招商、督销等局侵夺,两淮利权遂回总督,成为晚清督臣擅权的财务根底。
山西灵石县静升村明清聚落格局的变迁
郝 平 魏春羊
聚落格局是汗青聚落天文研究较少存眷的一个对象。山西灵石县静升村“九沟八堡十八巷”的聚落格局构成历经元末明初各沟巷的初步开发,明中后期至清初的鸿沟拓展与内部扩建,以及清中后期内部格局的充盈及跨河“南侵”三个阶段。那此中天文情况、宗族权力、战乱匪患和国度政策等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静升村的个案研究表白,聚落格局的构成与开展是一个动态变迁的汗青过程,而聚落寺院以及标记性建筑物的创建汗青成为察看的重要目标。现今加强村落聚落格局的研究仍将是中国村落聚落形态研究陆续深进拓展的趋向之一。
土默特平原聚落散布形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阐发(1934—2019)
王婉婷 乌 敦 苏力德 韩佳霖 管小春
拔取土默特平原1934、1982和2019年的聚落生齿数据,运用GIS空间阐发法,定性与定量连系阐发研究区聚落散布形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成果表白,1934—2019年土默特平原以小聚落为主,大规模聚落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生齿品级构造由“扁平”向“长高”金字塔形改变。聚落空间散布整体闪现集聚散布特征,大规模聚落集聚性不显著,其他规模的聚落散布形式由随机向集聚改变,研究区生齿极化现象显著;聚落空间散布非平衡开展趋向明显,闪现由极核式向点轴式演变的迹象;聚落收集联络的空间近邻效应显著,生齿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区成为强联络节点。地形、河流、交通是研究区聚落散布形态演变的次要驱动因素,聚落低海拔、邻河流、邻干道、邻城镇的指向性强。该研究便于厘清土默特平原近百年聚落散布形态的演变脉络,为本地聚落的空间规划优化与调控供给必然参考价值。
唐玉门关位置与玄奘偷渡道路的精准复原
侯杨方 贾 强 杨 林
《大慈恩寺三躲法师传》笔录了玄奘自瓜州偷渡玉门关的履历,连系苏联军事地图以及实地察看停止“精准复原”,可知小宛城遗址很可能就是契合玄奘笔录的唐代玉门关原址。在截山子山谷的南端还新发现了一座烽燧,愈加确定那条道路就是昔时唐瓜州城通往玉门关的道路。
清末苏南厘金征收的下层实态与区域市场构造
孙 健
厘金轨制是近代重要的商税轨制,影响着商品经济和市场开展。晚清苏南地域的厘金征收实态能够复原,进而能够梳理征收名目及各类征收形式。纳税形式其实不完全以商品划分,而是有多种抉择,既便于商人据本身情状抉择缴纳,又包管官方尽可能多收款项,以此平衡两者关系。以厘卡为对象停止ArcGIS泰森多边形朋分,阐发苏南地域的市场空间构造,成果展现,清末苏南厘卡半径范畴为5.56—6.67千米,府局半径范畴为16.45—21.93千米。基于府级厘局与厘卡所生成的泰森多边形差别,与施坚雅形式前提下的区域市场阐发不尽不异,那种差别源于区域市场内空间载体属性的区别,部门反映“厘金局的处所市场问题”的空间特征。
侯仁之先生颁发《汗青天文学刍议》一甲子
侯甬坚
《北京大学学报(天然科学)》1962 年第1期登载了侯仁之先生撰写的《汗青天文学刍议》一文,至本年恰为一甲子(60年)。论文的颁发,适应了其时我国汗青天文学界关于对象、性量、此后研究标的目的等专业问题熟悉的需要,出格是强调汗青天文学属于现代天文学一个构成部门的观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汗青天文学的学科转向和汗青天然天文的推进开展。与此相联系关系的还有论文中的其他观点,也同样承受了60年来学位轨制治理及其学科演进过程中的多种验证。
中国汗青地貌学创始者张修桂先生学术奉献述评
韩昭庆
张修桂先生是中国汗青地貌学的创始者和中国汗青天然天文学的奠定人之一。他以现代地貌学理论为批示,综合操纵多源数据,辅以实地察看,深进解读有关情况变迁的汗青文献,为汗青地貌学创建了一套特殊的研究办法、研究范式与话语系统。他对长江中下流河床地貌演变的研究,自成一体,兼具中国特色,其功效堪称中国汗青地貌学的扛鼎之做。有关海河构成、黄河下流变迁、长江中下流湖泊演变及上海成陆的研究在谭其骧先生的根底上,又提出诸多观点。那些研究贯串古今,促进并深化了我国汗青地貌学的开展,是现代天文学与汗青天文学的有机连系的范例,也是汗青天文学科经世致用的详细表现。他还参与我国现存最早最精巧汉代地图的复原和研究,为古地图的拼复供给了关键论证,确保了对该图更大限度的准确复原。他关于古地图的研究和利用亦为地图内史与外史研究奠基了必然根底。
唐代宗朝鄂岳镇建置小考
杨文春
《新唐书·方镇表》《旧唐书·天文志》等史籍关于唐代宗朝鄂岳镇建置的记载不准确,在辖区变更、看察使建置时间等方面存在明显牴牾。连系其他史料做比照阐发,可知沔、蕲、黄三州在代宗朝皆未曾不断从属鄂岳镇;鄂岳看察使的建置时间在大历八年。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所躲上海开埠早期英租界地图考释
牟振宇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收躲的一张开埠早期上海英租界的地图没有标注绘造时间。一种看点认为,该地图绘造于1846—1847年,另一种认为绘造于1844—1847年。两种看点均属揣度。根据地图上的信息,连系其时英租界的测绘情状,能够推出该地图大致绘造于1846年10月1—19日。该地图为目前所见近代上海英租界最早的一幅城市地图,为早期上海英租界城市开展史供给了有力证据,并填补了《上海道契》记载的不敷,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编 辑:项羽雯
初 审:张金贞
末 审:杨伟兵
信息来源
转自汗青天文研究编纂部微信公家号!
汗青|天文|研究|资讯
欢送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机构给汗青天文研究资讯微信公家平台投稿,传布汗青天文学的前沿动态、学术研究功效等等,惠及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