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唐诗中的王屋与太行

3周前 (11-15 04:56)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880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603
  • 回复0
楼主

玄宗朝时,闻名道士司马承祯在其《上彼苍宫鬼门关经》中提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洞天福地”说。王屋山,别名“小有清虚之天”,位列十大洞天之首。

除了斑斓且神异的天然情况以外,传播悠久的黄帝与西王母神话故事,历代道家如葛洪、陶弘景提出的“神在此中”论断,皇室贵族的承认推崇等多因素配合确立了王屋山在唐代道教中的地位。

司马承祯奉玄宗之命在王屋山修道,精研道教理论,著有《坐忘论》一文。开元十五年(727)玄宗命人在王屋山旁的玉阳山修建灵都看,做为胞妹玉实公主的修道之地。

跟着山岳地位的逐步权贵,王屋山的道教建筑也闪现宫看林立的富贵气象,有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三大宫,还有迎恩宫、济渎庙、奉仙看等大小纷歧的宫看。

多量道士聚集于此,文人骚人亦争相前去,王屋山显著的宗教地位延伸到社会地位,成为一处文人雅集、行旅拜见的社交场合。

李白初进长安,恰是玉实公主在王屋受道时元丹丘觅机举荐。

五台山在唐代释教和社会中的地位同样显要,是为文殊菩萨道场,释教四大名山之一,唐、宋、明等朝都有专门山志传播。

日本僧人前来求法者亦很多,露台宗僧圆仁历经含辛茹苦,在唐开成五年(840)抵达五台山,著有条记体列传《进唐求法巡礼记》。贯休还有组诗写他碰着的翻山越岭前去五台山的印度僧人。

唐时,高宗、武后、玄宗、代宗都曾下御令谒礼五台山,修庙、绘图、抄经、塑像,皇室的承认间接促进了五台山崇奉的富贵,华严宗、禅宗北宗、露台宗、净土宗等多宗派都曾会聚于此。

唐代王屋山诗歌数目很多,其内容多为文人道士之间的游赠、寄别等主题。

王屋山求仙访道的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诗人身处王屋山,笔录其所见所感之做;一类是友人身在王屋山,诗报酬交游所做。

卢照邻《登玉清》写登上王屋山玉清宫后所见:“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玉清宫建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顶,登顶后视野霎时开阔,“踌躇拜实老,万里见风烟。”

诗人在玉清宫前踌躇张看,实老或在殿中,或在心中,或隐在风烟中。

李白、杜甫二人都曾到访王屋山。李白传世书法做品《上阳台帖》即于登临王屋山,拜见阳台宫之后所挥写。

天宝三载(744),李白被“赐金放还”,同年还写有《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诗,明陈长安失意:“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回家。墨颜谢春晖,鹤发见天边。”往后只愿回隐安适生活:“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杜甫有五言《昔游》、七言《忆昔行》二诗,忆叙多年以前登王屋山觅友人,而友人华盖君却已仙逝:“忆昔北觅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么麽。”

王屋山在黄河以北,诗人从南向北行需要搭船渡过惊涛骇浪的黄河。抵达王屋山脚,觅觅广。求仙之志不遂,诗人看山间风光也了无生气“秋山眼冷魂未回,仙赏心违泪交堕。”

杜甫年少时曾与李白游名山访仙道,概即此时。做此两首诗时,转眼已到大历年间,诗人在夔州流落辗转,仍能够清晰回忆二十多年以前,王屋山间的千岩万壑,夕照初霞,松风涧水,皓鹤微月,而觅仙不得,友人分隔的遗憾也跟着回忆越刻越深。

王屋山云集十方道士,与他们交游最密切的自是文人士子。白居易晚年久住东都洛阳,他与王屋山张抱元道士多有诗文赠答。

与张道士交往时,白居易年事已高,时而生病。他老是以轻松自嘲的语气向张道士讨要治老仙方“今日逢师虽已晚,枕中治老有何方。”

明知本身的问题在于饮酒过多,做息不妥“病即药窗眠尽日,兴来酒席坐彻夜。”被张道士嘲笑后,还打趣摆脱“张道士输白道士,一杯沆瀣便逍远。”

此句间,张道士正襟危坐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白居易居洛阳避官场,交游简单,世俗以外的人成为他能够放松订交的伴侣,虽然也只要“时来一往还”罢了。

张道士生活在白石粼粼、清水潺潺的深山里,白居易生活在有食有酒,有鹤有竹的庄园里。虽情况大不不异,但意趣附近,都醒心于道家奥妙,都不高攀显贵,只为自适耳。

当然王屋山间,并不是只要如张道士清风朗月般的世外之人,唐玄宗所做《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露台》一诗,早早为发作在王屋山间的交游赠答,树立了华贵的标榜。

王屋山与南太行脚下光景秀丽,适于修建别业隐居耕读,有人假意隐居以求得与达官贵人相遇结识的时机。

唐代五台山诗歌多为诗僧所做,皎然、贯休、齐己等人,都有多首五台山相关诗歌传播,主题也很一致,即为送别前去五台山的僧友而做,由此类诗篇能够想见,唐时五台山僧侣来往纷繁的盛况。

此中值得一提的是贯休所做《遇五天僧进五台五首》,笔录了前来五台山求法的印度僧人的热诚身影。此外,张籍、贾岛等人都有五台山相关做品,同是与僧人之间的赠别诗做。

五台山僧寡崇奉非常多元,吸引着华严宗、露台宗、净土宗等差别宗派的僧人前来游历。

皎然有《春日和卢使君幼平开元寺听妙奘上人讲(时上人将游五台)》、《乌程李明府水堂同卢使君幼平送奘上人游五台》、《送沙弥大智游五台》三首送别诗。

奘上人与沙弥大智皆不传,但从诗文中可推见二人身份皆非凡,遭到皎然的死力推崇,诗谓奘上人:“法受诸侯请,心教四子传。”

诗人听来大受教益:“春生雪山草,香下荆林天。顾我从今日,闻经悟宿缘。”

雪山草别名忍辱草,见《涅槃经》“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之,则成醍醐。”诗人以此比方奘上人讲经带给本身的启发好像醍醐灌顶一般。

乌程,在今浙江吴兴县南,正如皎然所说,离五台有万里之远。等奘上人即将启程的时候,皎然写到本身的伤魂与不舍:“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独访华泉往,秋风进雁门。”

“华泉”指五台山中台上的灵迹太华池,此处代指五台。秋风、雁门极状五台山之边远。修佛之人,常日里本以“寂灭常静”为底子,但因为奘上人要单独前去五台山,便不成按捺地生出告别伤感之心。

从长安动身前去五台山的僧侣亦不在少数,张籍《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一诗写长安慈恩寺僧人北上太原拜见河东节度使李光颜,然后前去五台山巡礼修行。同期间贾岛、无可、墨庆余有同诗题等诗做,当为统一事所做。

那位高僧应是受太原尹、河东节度使李光颜邀请前去讲经,再上五台山渡过整个炎天。由诗句“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行”可知僧人动身是在冬末初春,“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表达了诗人在长安翘首以盼僧友的返程。

“解夏”指的是僧尼在夏季三月内安居,以制止损害草木虫类的生长,到七月十五日方可四散出行。贾岛《送唯一游清冷寺》写秋雨时节送别僧友唯一等人前去五台山:

往有巡台侣,荒溪寡树分。瓶残秦地水,锡进晋山云。秋月离喧见,冷泉出定闻。人世临欲别,旬日雨纷繁。

诗人想象唯一一行人在荒辟路上行进,穿溪过林露宿风餐。从长安动身时在瓶钵里拆的食物和水还没用完,就已经赶到五台山一带。

“秋月离喧见,冷泉出定闻”一句带有明显的贾岛味道,不似在喧哗的长安不免为尘世纷扰所困,五台是为实正修行之地,在明朗明月下进定打坐,出定后迟缓踱步到冷泉,看泉水映月,一切天真烂漫,自足自得。

贯休《遇五天僧进五台五首》是唐代五台山诗歌中独一的组诗,贯休以斗胆的想象,详尽的描述,极具传染力的笔法完全续写了印度僧人翻越雪山,横渡大河,穿行戈壁来到中国的巡礼路程。虽然衣衫破烂,多有负伤,但几位僧人“电激青莲目,环垂紫磨金。眉根霜进细,梵夹蠹难侵。”

仍显露出热诚与精炼。贯休看到印度僧人“远礼清冷寺,觅实似善财。”不觉感慨“唐人亦何幸,处处绝花开。”

五台山道场声名远扬印度与东亚诸国,足见唐朝释教之茂盛,几为亚洲僧人巡礼中心。

在组诗的最初,贯休援引印度佛陀波利礼谒五台山,受文殊菩萨点化,最末前去金刚窟得道成佛的典故祝愿,那几位艰苦求法的印度僧人“必似陀波利,他年不成觅。”

唐代太行山诗歌空间,包罗游赏、隐居、行旅、军事、佛道等多元素,可谓实正丰富多元。

在唐代差别年代阶段,太行山间差别位置,春秋四时差别时间,太行山诗歌书写闪现出完全差别的内容和风气。

总而言之,唐诗中的太行山书写,为我们供给了领会发作在太行山间,及周边的汗青与生活的宽广而实在的视角。

0
回帖

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唐诗中的王屋与太行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