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如果给《三国演义》建一个谋士排行榜,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NO1,庞统绝对可以进前三,我这里说的是小说三国,当然不是正史。因为演义里名士司马徽有言为证,“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非常有幸,二者得兼,可惜反而二世忘国,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1+1不一定大于2”。我们知道诸葛亮是走一步算三步的主, 谨慎稳健不弄险,而庞统相对是敢于弄险,胆大冒进。这两个顶级谋士,两个声音说话,刘备该听谁的呢?由于两者的出现,真的就出了乱子。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在确保荆州无虞,巩固好后方的情况下,再夺西川,然后“以待天时之变,从荆州、益州两路起兵伐魏 ,大业可成。然而得庞统后,加速了刘备西进的过程,庞统也成了刘备西进蜀中的主要推手。正是由于庞统急于立功,贪功冒进,阵亡落凤坡,搞得孤军深入的刘备“进无援兵,退必溃败”。在这种情况下,打乱了既定部署,诸葛亮匆忙带上张飞、赵云前去救驾,导致关羽最终大意失荆州,刘备、张飞、黄忠又相继为报仇而死,更是赔上了蜀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元气大伤,自此以后,蜀国基本上都是硬撑,诸葛亮的“隆中对”由此失去了北伐的基础,
二是“一山容不了二虎”。诸葛亮、庞统道号卧龙、凤雏,由于两者都是旷世奇才,高智商的人在一起,关系有点微妙、尴尬,很容易互相掣肘,相互争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国演义》中,庞统的死就是他与诸葛亮间接争权,互相猜忌的结果。庞统入伙时,见诸葛亮已经通过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把火”坐稳了军师宝座,刘关张佩服五体投地,难免嫉妒,于是想急于建功,不顾诸葛亮的善意提醒,想抓住进西川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屡出奇谋,多用险招,证明自己“凤雏”并非浪得虚名的。事实上,在西进过程中,庞统提出的在酒宴上直接干掉刘璋、反攻成都等都是奇招险计,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好在刘备没有采纳,而庞统阵亡落凤坡,正是弄险所致。
三是“大小王不一定赢牌”。斗地主的人都知道,空有大小王,其它牌乱七八糟也是输。刘备集团几个致命伤是卧龙、凤雏这样的“大小王”也无法解救的。1、刘备没有自己的根基,曹操、孙权都是世家大族,刘备只是带着关张赤手空拳闯天下;2、刘备集团在蜀是外来政权,与当地士族集团融合始终不顺;3、孙刘两家面和心不和,联盟基础因荆州和夷陵之战无法一致对外;4、失去荆州太致命,仅凭蜀地难成大势 ;5、后主刘禅又昏庸无能,不是创业之主。这五个硬伤中失去荆州是最致命的,导致后来的一系统连锁反应。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加关注点赞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