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同类相食并不奇怪,那有没有动物会吃自己?
自然界的动物,同类相食的情况还真的比较常见,它们有的是为了繁育下一代储备能量的需要,比如螳螂、部分蜘蛛等;有的是为了报复,比如公狮作了头领之后会杀死原来头领的幼子;有的是为了生存的竞争,比如刚孵化的蝾螈会吃掉其它比较弱的小蝾螈;有的是为了填饱肚子,比如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母狮会把小狮子吃掉,等等。但是,动物吃自己的情形就比较少见了,因为吃掉自己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以实现的事情,在自身机体受损的条件下,动物本身的生存能力就会大大下降。一切动物都是以生存为首选,吃掉自己难度太大,也不符合常理,但事情总有例外。
一种是为了逃生。这是被动的吃自己,比如一些老虎、熊、狼等动物,在自己的四肢被困住、夹住难以脱身时,会被迫咬断四肢的皮肤、肌肉和骨骼。还比如壁虎,在受到威胁时,会主动断尾。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都不算是“吃”自己,是把自己的某些组织脱离自己的身体,从而获得逃生的机会,毕竟能够活下去才是首要的。
第二是误食。主要是一些可以捕食其它蛇类的蛇,比如眼镜王蛇等。它们有时会把自己的尾巴误认为是其它的蛇类,从而用大嘴把自己的尾巴吞入,往往会造成窒息死亡的惨剧。
第三是消化吸收。有些海洋动物,比如海鞘,其背部分布的简单神经前方,有一个称为脑泡的神经节,它们在成年之后,这些脑泡会逐渐消失不见,有的人说是它自己把自己的大脑吃掉了,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并不是用我们传统意义上“吃”的方式,而是将脑泡转化为更简单有效的脑神经节了,是被身体“转化再利用了”。
可以看出,动物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吃自己”的动物,上面的例子无非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育下一代的需要,或者被表象迷惑误吃了自己,不会“傻”到真正把自己吃了,那么个体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