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punica grantum L。)在百果之中,不算是最香最甜的,但外型新颖、口味奇特逗人喜欢。
石榴是百子同包,金房玉隔,果皮一旦绽放,里面凡是分为六个子室,每一子室都藏有许多种子。所以在吃时就会生出联想,想到子孙后代繁衍昌隆,想到自已的事业后继有人,石榴自古称为吉利之果。
在我国,有关石榴裙的传说,比石榴果还要丰硕生动,红得似火的石榴花,易于想到须眉对异性的强烈热闹逃乞降神驰。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他的诗中就写过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元代的刘铉中就把石榴曲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甚 渐渐。
只要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小巧,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说话就固定下来,如蒋一葵的:"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家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石榴籽象征子孙昌隆,石榴花喻示女性之美,所以汉子拜倒在石榴裙下,天经地义。
传说在唐天宝年间,杨贵妃十分喜欢石榴花,照旧爱赏榴花、爱吃石榴,出格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普遍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那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炽热”的石榴花丛之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赏识宠妃的妩媚醒态。
因唐明皇过火溺爱杨贵妃,不睬朝政,大臣们不敢责备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杨贵妃无法,一天,唐明皇设席召群臣共饮,并邀杨贵妃献舞扫兴。宝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私语道:“那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肯为他们献舞。
”唐明皇闻之,感应宠妃受了委屈,立即命令:要求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功严惩。寡臣无法,凡见到杨贵妃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繁下跪使礼。于是,“跪拜在石榴裙下”的典故传播至今,成了崇敬女性的鄙谚。
在唐代,石榴裙是年轻女子极为喜爱的一种服饰格式。
那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戴它的女子美丽动听。唐人万楚在《蒲月不雅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韦庄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赠姬人》)。白居易在《琵琶 行》中,曾描写了那位弹琵琶的女子色艺惊人:“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赤色罗裙翻酒污。
”那“赤色罗裙”便是石榴裙。
石榴裙传播的时间很长远,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虽写的是唐朝之事,即可看出其时现实生活中,此种格式的裙子仍为年轻女子所珍爱。
因为石榴裙经久不衰,于是鄙谚中说汉子被美色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至今仍在新鲜地用着。
唐代的妇女,对裙子出格钟情。除石榴裙外,还有许多新颖的格式。初时,裙子窄而瘦长,穿者将裙子提得很靠上,以至齐到胸乳,故唐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的句子。到盛唐时,裙子的造做精巧华美,有的价格高贵,次要式样有间裙、百鸟裙、花笼裙等。间裙,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质料互相间隔和摆列而做成的裙子,每一间隔叫做一“破”,有“六破”、“七破”和“十二破”之分,颜色有红绿、红黄、黄白诸种。
百鸟裙,用多种飞禽的羽毛捻成线织成的裙子,因做工讲究,
故立体感强,“无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穿上它“百鸟之状皆见”(《新唐书》)。花笼裙,是用轻软细薄而又半通明的“单丝罗”织绣而成,上面用各类颜色的丝线绣出花鸟等图案。
百鸟裙和花笼裙,都是穿在一般裙子外的套裙。此外,还有百叠裙、画裙(在裙子上间接做画)等。
曲到今天,裙子仍是女性常用的服饰,只是品类愈加繁多、格式更为别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