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圆明园遗址公园”能够订阅哦!
窗外大雪纷飞,已是冷冬时节,然而当我翻阅相册,飞过岁月,思路仍然久久停留在春夏之交的圆明园。
刘强|摄
圆明园曾是清帝避暑之地,又称“夏宫”,然而,“旧时名门堂前燕,飞进通俗苍生家”,当我和友人走进圆明园——那一光景上佳又富有人文神韵的遗址公园,只见旅客熙攘,不时传来谈笑声。那里不再是为一人一族而成立的权利象征,而是供人们游览散心、感悟汗青的场合。
梁平|摄
做为遗址公园,圆明园毫无疑问烙印着汗青的伤痛,残垣断壁犹在,当太阳升起,曾经的血泪一寸寸地闪现在现代的阳光下。但它与“复仇”二字是不相关的,铭刻汗青,不是为了掀起新的风雨,而是为了更好、更稳地迈向和平而美妙的重生活。
全忠新丨摄
我们起首来到的是大水法、看水法遗址,“水法”即人工喷泉。做为西洋楼景区的一部门,此中的石屏风雕琢着西洋的甲胄、刀剑图案,固然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窥见其时气焰恢宏的排场,但那古朴而典雅的纹路、中西交融的风气,仍然能赐与看者极好的审美体验。
陈冲|摄
同样参照欧式风气的,是万花阵。它既是一座迷宫,又是一座花园,四周都是四尺高的雕花砖墙,只要沿着准确的途径,才气进进最中心的白色凉亭歇息。站在万花阵外,只觉得间隔不远,可是实正走进此中,才发现看似有法例的途径现实错杂难解,一不小心就会落进“死胡同”。我和友人分头动作,想看看谁能先辈进凉亭,未料到二人都“折戟沉沙”,却是一群非常心爱的小学生们绕来绕往、半晌不断,胜利进进了凉亭,彼时我和友人在“死胡同”里远远相看,忍不住相视一笑。
陈冲|摄
我和友人在凉亭稍事歇息后,又慢吞吞地走出。园内绿植甚多,正值万物生发的时节,一眼看往,绿意碧绿,古色古香的屋檐廊门掩在此中,若隐若现,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更添几分朦胧之美。我和友人不时留步立足,“咔嚓”一声,将那份美景定格在本身的相机中。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福海。
此时天色澄明、白云悠悠,天光云影共踌躇,美不堪收。柳叶翩翩,落进湖中,还有很多垂至湖面的柳枝,与零星的荷叶相互映托,奏响一曲生命之歌。阳光透过枝叶间,打在石头上,绰约班驳,如许的美景,竟令人一时分不清本身能否身在画中。我和友人痛快租了船,飘荡湖上,泛若不系之船。同船的,有和乐融融的一家三口,有精神矍铄的白叟,也丰年轻的小伙、姑娘。在人声中,我的目光由近及远地掠过翠如碧玉的湖面,看湖面一圈圈地荡出涟漪,似乎光阴的流速也随之变慢。
Linda|摄
彼时实是一个晴天气啊!我和友人在清爽的空气中享受罕见的假期。我并不是第一次来圆明园,在我看来,它如一壶陈年美酿,须得常来,才气品出此中的曼妙滋味;它如一位遮面美人,须得靠近,才气窥见此中的国色天姿。我不常来圆明园,但每次来到,城市有更多的欣悦之情涌上心头。在我看来,圆明园有抱朴之风,天然、地道,如出水芙蓉。假设用一句话归纳综合我与圆明园的关系,那么大约是——“乍见之欢、久处不厌”吧!
圆明园官微征稿活动自举办至今,陆续收到了良多伴侣的优良稿件。感激伴侣们对圆明园的关爱,我们将会专心看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各人。
投稿邮箱地址:ymyxck_gw@163.com( 题目请说明:圆明园官微投稿。并标注做者联络体例, 请所有投稿者“ 包管稿件均为原创,且为微信公家号首发” ,谢绝一稿多投, 稿件如被选用我们将会以邮件形式告知。)
[做者]
唐书惟
[编纂]
王晓艳
公家号ID:yuanmingyuanpark
假设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抉择发送给伴侣或者转发到伴侣圈。您的撑持和鼓舞是我们更大的动力。喜好就请存眷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