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咂摸思维】老子:知足者富,知止者久

2个月前 (11-15 15:01)阅读1回复0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1378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2756
  • 回复0
楼主

只要发现自我,才气创造将来!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老子在《道德经》中屡次强调“知足者富” “知足不辱,知行不殆,能够长久”“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那些都告诫我们,更大的灾害是不知足,是不及时末行本身无限的欲看,知足方可成事干事, 知行才气远离耻辱,只要晓得称心而获得的充足,那才是长久的充足。

0 1

知足者富,知足不辱

人心最难在知足。有一首《解人颐》的诗,对人道中的贪欲做了进骨三分的描绘,诗中说,“整天驰驱只为饥,刚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底。买到田园多宽广,出进无船少马骑……”最初发出了“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邯郸一梦西”的感慨。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合理的需求可以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向善,假设不克不及掌握好本身的欲看,不晓得称心,一味纵容欲看,就会坠进无底深潭。

唐代柳宗元在《蝜蝂(fù bǎn)传》中讲了如许一个故事:一种喊蝜蝂的“善负小虫”,因背部不但滑,工具堆上往不会散落,所以特殊喜好背工具,看到什么就背什么,它背上的工具越来越重,固然筋疲力尽,但却不肯停行,最末蝜蝂被压得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同情它,替它拿掉背上的工具,可是它缓过来劲儿,还能陆续爬行后,就又起头像原先那样接着挠取工具放在背上。那种小虫还喜好往高处攀爬,最末它在背着繁重的承担向高处爬时,耗尽心力跌落,一命呜唤。蝜蝂的悲剧,就在于不知足,背负贪欲而行。

“功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苏轼在其所著的《宝绘堂记》中说,“君子能够寓意于物,而不成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指以物来寄寓本身的豪情,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留意于物”,指以物来称心本身的欲看,从而实现占有的目标。苏轼年轻时热爱书画,家中收躲的,唯恐失往;他人拥有的,唯恐得不到。后来幡然醒悟:“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倒置错缪失其本意天良也哉?”从此之后便不再一心想着把好的书画占为己有,而是站在赏识的角度往品尝。

庄子在《逍远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外一枝;偃鼠饮河,不外满腹。”人又何尝不是,家财万贯,日食不外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看过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甚。“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水火无情但无功,功在不知足、不吝福的心。心若被困,全国处处都是牢笼;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天堂。

杨绛先生曾在《一百岁感言》里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小我身上,得到恋爱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安康;拥有安康未必一切城市如愿以偿。连结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更佳路子。它能把忍耐变成享受,是精神关于物量的成功。”

良多人说:生在世家、家财万贯实好命……但生命无常,白云苍狗,万贯家财末散尽,而人生的丰盈、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富有,恰好躲在最简单的知足里。

“知足六合宽,贪得宇宙隘”,狭隘的现实其实不能困住知足者宽广的心,知足者富,知足不辱。

0 2

知行不殆,能够长久

明代刘基在《郁离子》一书里,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越国有个工匠善造船,鬼斧神工,吴王请他造船,尊为造船之神。可他还不称心,一年后,他向吴王自荐说,本身不只会造船,还会操船。吴王信了他,便让他出阵参与水战,成果大败,船没而身故。刘基慨叹地说,那实是画蛇添足,不知行,葬送了他一世美名。

人们常说,做人要懂得知足,知足常乐。现实上,做人也要懂得知行,知行不殆。知足是一种心理形态,知行则是发自心里的自觉行为。

《元史》中记载了大哲学家许衡的一则故事:公元1232年,蒙古兵的铁蹄踏进河南新郑,许衡跟从世人一路出亡。时值盛夏,气候炎热,路子河阳的时候,因为长途跋涉,各人又累又渴,就在路边停下来歇息。那时,同业的人发现道路四周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于是,各人都力争上游地往摘梨解渴。只要许衡一人危坐在路边的树下,一动也不动。各人觉得很希罕,有人便往问许衡:“你怎么不往摘梨食呢?”许衡答复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能够随意往摘梨食呢?”那人不屑地说:“如今时局那么乱,各人都出亡往了,那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仆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杂色道:“纵然梨树没有仆人,莫非我的心也没有仆人吗?”

试想,在那种情状下,假设许衡也像其别人一样往摘梨食,必定不会有人责备他,但是在可口的梨子面前,他行住了脚步,守住了心里做人的原则,他的知行,连结了人格的坚硬,表现的是崇高的精神境域。

《史记》中也有一个故事:公仪休是春秋期间鲁国的宰相,他十分喜好食鱼,于是就有人给他送鱼,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传闻你喜好食鱼,为什么不愿承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好食鱼,所以不克不及承受你的鱼。我如今做宰相,买得起鱼,本身能够买来食,假设我承受了你送的鱼,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送鱼,以至送愈加贵重的工具,我就会因而冒犯律法而被免往宰相之职,从此就买不起鱼了,到那时,你还会再来给我送鱼吗?如许一来,我还能再食到鱼吗?所以,我绝不克不及承受你送的鱼。”

“鱼”对公仪休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有人给他送鱼,他本能够欣然笑纳,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的理由很其实,就是妄想不应得的工具,会让他失往本该拥有的工具。他的知行,表现的是一种远见和伶俐。

“人生之善行,可防危境呈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积极朝上进步,也要懂得适可而行,当行则行,该行则行,实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史记·范雎蔡泽传记》有云:“欲而不知行,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假设欲看得不到节造,最初只会是失往所有想得到的;假设已经拥有了还不知称心,最末也势必会失往原有的一切。

心不知足,则无所不取;行无所行,则无所不为。全国有道,要适度而行,要知足知行。

知足、知行,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伶俐。把快乐成立在对事物通透的熟悉和理解上,看透事物开展的法例,大白无限欲看带来的恶果,及时末行本身的欲看而免遭缺失和灾害,如许才会获得长久的安然充足和快乐。

0
回帖

【咂摸思维】老子:知足者富,知止者久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