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人随时在烦恼中,学会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
提 示
南師如是說
即可存眷
我们每小我,出格是学佛的人,随时在懊恼中,我们回转来查抄,一天二十四小时傍边,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厉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懊恼之一。 《维摩经》上讲:“懊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懊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懊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本身在懊恼中,那可不合错误,立即警惕,如许一转,当下就是菩提。
——《若何修证佛法》
什么才是圆觉安适的境域呢?那必需如“维摩经”上所讲的“懊恼即菩提”,无论在任何脏乱、懊恼、痛苦的情况里,都一样沉寂、快乐。做不到那一点的人,喊做“凡夫随顺觉性”, 那是通俗一般凡夫的观点,只要一提到佛,就想到纯洁、持重、沉寂的那一面往了,如斯只是具备了宗教的崇奉、佛学的兴致、完美的情操,至于什么是实正的佛法,则一无所知。大部门的人都以本身的观点来阐明注解佛法,我认为佛是如许,我认为进定是如许,都没有专心往参究,没有用功往实证。
——《圆觉经略说》
我们各人总认为本身是凡夫,阿谁菩提道是不成想象的,不知哪一天才气见到阿谁工具,似乎贫民想得宝,不断苦到老,也没看见个宝。 宝在哪儿啊?宝在你本身那里,并没有掉,个个都有宝的。《法华经》比方为「贫子衣中之珠」,我们的自性菩提大道宝就在我们那件衣服里,不是身上穿的衣服,是妈妈给我们的那个皮郛里。妄念与菩提原来是一体之两面,所以维摩居士说要舍于别离菩提之见,当下便是菩提。懊恼即菩提,你一念放下懊恼,懊恼就变清冷了。晓得本身在起心动念不合错误了,那一知就是菩提。……
下文来了,一大堆,那才告诉你菩提是无所不在的。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那话没有错,我们身是相,心也是相,物量世界无一不是相。我们此心不跟着外面现象走,当下就沉寂,沉寂就寂灭,寂灭就是菩提。《楞严经》说:「狂心自歇,歇即菩提」,哪一小我肯狂心自歇呢?你说,我狂心歇了,一心只想修佛。那修佛的心仍是狂心,狂得还更短长,一切心都是狂心。 歇是大歇息,一切放下,歇就是菩提。
「不看是菩提,离诸缘故。」你说我打起坐来一片光,有时气在背上转,那都是你的意识在看察。 放下就是,不看是菩提,菩提大道没有一切缘虑之心。……
「断是菩提,舍诸见故。」小乘秘诀告诉我们断惑证实,就是断见惑思惑,思惟看念上有任何一点思疑都要把它断了,贪嗔痴慢疑都要断。断惑证到实如,得道了。你看,《金刚经》的另一个名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就是能断,割断了。你说你落发良多年了,一切都割断了。谈何随便啊!念念之间念念断, 断就是放下,就是菩提。「舍诸见」就是一切主看成见都没有了。
「离是菩提,离诸妄图故。」为什么讲离,离什么? 实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处所?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假设连出离心都没有倡议,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掩耳盗铃。实正倡议出离心的人,通俗是不起任何妄图的。譬若有人落发了,对纸醉金迷没有任何迷恋了,但是还喜好山川光景,固然光景沉寂,那仍然是沉迷,一念有情已经被捆缚住了。 ……
「顺是菩提,顺于如故。」顺道而行,天然而然进往了,一切处一切时皆是如来。适才讲,你哪里不克不及打坐、不克不及进定?要如如不动,一切处皆如。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当下便是就是住,说放下就放下,一念割断,就是菩提,自性本空,你不要往空它,它来空你。……
「不贰是菩提,离意法故。」我们通俗都把佛法当出生避世法,与世间法是两样,其实是一样。不贰就是一。你认为修道才会有道,不修就没道,那是二。道既然不生不灭,你修它也有,不修也是有的,修与不修都是你意识思惟上的区别。所以你能分开意识的法例,就是不贰秘诀,处处都是道。
「等是菩提,等虚空故。」你能懂了一切平等,本身的天性同虚空一样相等,不是你往修到虚空,虚空是本空的,所以平等。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一切法原来都是无为,原来无生无住也无灭,你不要往找一个「生住灭」的看念。……
「不会是菩提,诸进不会故。」你实什么都不会的话,差不多也是菩提了,世人都太会了。会是会拢,诸进是六进,诸进都不会拢,像是眼睛看外界,见而不见就是不会,耳朵听声音,听而不听是不会,那就是出离了。
「不合是菩提,离懊恼习故。」「合」与「会」差别,不合是不黏着。例如我们看到一小我就气,那你是又会又合了。你看到人如梦如幻,不共同拢来,就是有出离感,解脱了。于一切法不黏着就是菩提,离一切懊恼习气的缘故。你对境无心,就是不会也不合,但怎么样能够修持到对境无心呢?
懊恼不但是痛苦,你看见一件事快活,那快活就是懊恼,你觉得温馨也是种懊恼。侵扰你的喊做烦,使你猜疑的喊做恼。世间一切事都是懊恼,没有一件事是不侵扰、不猜疑的,寡生习气又偏偏喜好找懊恼。我们有人不找懊恼的,工做完了就回家看书读经,很好吧?仍是自找懊恼!同我一样,看什么书读什么经?不是原来沉寂吗?你说那一切我都不要,只学佛,仍是懊恼!你没有成佛之前都懊恼死了。 所以离一切懊恼习气,彻底分开了,就事实菩提。
「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菩提是没有一个处所的,不像外道说道在肚脐,那个窍阿谁窍。菩提道无所不在,没有形相色相。……
「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一切事物都像是片子,例如如今听《维摩诘经》,我们本身就是演员,本身也在赏识那部片子,再过二非常钟那场片子也散了。一切是如梦如化,都在改变中,没有一个其实的。你懂了就悟道了。
「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我们学道经常求个沉寂,你认为打坐就沉寂了吗?其实你乱得不得了,又想数息,又想结手印,又驰念阿弥陀佛,你看多乱啊!实正静了就什么都没有,原来空,乱也黏不住了。不散乱就是菩提,永久在沉寂中。……
「无取是菩提,离攀登故。」取就是固执,我们做人一辈子没有哪一点不想挠住的,都想获得,都想属于我。甚至伴侣反面你讲话你就痛苦,因为取不得了。你的工具不见了就痛苦,因为取不得了。取是十二人缘的一个,取是最费事的。苏东坡自认为悟道了,一切无取,《赤壁赋》里他仍是要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自认为什么都不要,你看已经取了,已经被面前的境域吸引住了。十二人缘都是在攀登,人生都在攀登,分开攀登就无所取,就是菩提。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异」就是改变,我们心理都有个变异,认为佛堂才有佛,闹区就没有,山林才有道,茅厕就无道。那都是心念在变异,心念一沉寂就无往不是。所以稳定异就是菩提大道,一切法平等故。……
什么是菩提?如今告诉各人,哪里不是菩提?一切都是菩提,世间法没有哪一点不是菩提,只要当下可以悟了就是。
——南怀瑾先生《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1.南怀瑾先生的大学问,无法用凡是的标准权衡
2.南怀瑾先生不分亲疏、一以贯之的无我与慈善
3.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处处启发,使人找到人生标的目的甚至人类开展愿景
敬请存眷
任何国民对本国汗青文化应该略有所知
尤必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
存眷中国文化,存眷钱穆先生
敬请存眷本人造造的另一公家号:
本微信号专事摘录 南怀瑾先生著作。篇幅有限,恐难尽意,欲辨玄旨,请阅原书。
微信号: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