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 5首诗词一起品读霜降之美!

3周前 (11-15 21:15)阅读1回复0
猪脚
猪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830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612
  • 回复0
楼主

每到霜降,总会想起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醒?老是离人泪。” 出格是在那秋天的最初一个节气,树与叶还在绵绵不竭地诉说着情意,却最末不由得要告别,一个兀自伸向天空鳏寡孤独地熬过冬天,一个寥落成泥融进大地。今天诗经女孩带你感触感染一下诗词里的霜降之美。

1、 唐 元稹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喊忆故土。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我们今日说霜降三候,也是根据元稹那首诗词来的。他的诗词很好地描述了那个节气的特征,我们一路来赏识一下。

首联,“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是说,清风卷起清云而往,空天万里披上了早霜。风卷清云,是说霜降节气的一个特征。不单云清,连风也清。

颔联,“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祭月:那里指霜降物候之豺乃祭兽现象。那句话的意思是野外的豺狼陈列猎物,似乎在祭拜月亮;仙子般纯真的菊花刚好碰着了重阳佳节。那句写了霜降的第一候豺乃祭兽,意思是在此节气时豺狼起头捕获猎物,多了的食物就堆在哪里,看起来像是祭兽。

颈联,“秋色悲疏木,鸿喊忆故土。” 那句写了霜降的二候,草木黄落。意思是秋天过往草地都枯了,树叶飘落,树木也都黄了。天气渐渐冷冷,冬天立即就要来到。那句意思很明显,秋天的风光,稀少的草木,令人哀痛;鸿雁的喊喊,远远的故土,令人追想。那里固然没有写到霜降三候蜇虫咸俯,意思是蛰虫在霜降的时候,都在洞中躲躲了起来。但是我们看鸿雁的喊喊,风卷云清,鸟虫躲躲,就晓得冬天不远了。

尾联,“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那句话有一些夸饰的成分了,是说,谁会晓得一杯酒,就能使得百秋的难过往除殆尽呢。就跟曹操说的一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秋天那哀痛的情感四散蔓延,无所排遣,唯有饮酒,一醒解千愁吧。

2、 唐 白居易 《岁晚》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回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擅自言。

往国固非乐,回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一首《琵琶行》让他名动国表里。在被贬途中,不但有同是天边沉溺堕落人的慨叹,也还有对故土的思念,对万事万物尽人事知天命的仰天长叹。那一首《岁晚》写的就是他如许的心境。

我们分上下两部门来看那首诗。前三句,“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回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意思是秋天的霜降事后,河水就会流回本来的深潭,树叶也会被秋风吹落到山涧里。一年的时间,就如许迟缓流逝了。万物都回回到它们的本源,为什么被贬到南方的客人,五年还不克不及回乡。

后面的四句,“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擅自言。往国固非乐,回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意思是命运是早就安放好的,日子长了,心里也就安然了。我常把心中所思所想,趁着没有人的时候,静静地拿来喃喃自语。分开故乡当然不兴奋,但是回往了,就必然会高兴吗?何必自觅懊恼,舍弃简单的生活,再回往自找费事。

秋天霜降以后,秋风飘起,叶落于尘,思乡之情皱起,懊恼之时颇多。然而“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想通了,也就一句话,凡事皆有命,万般不由人呀。

3、唐 李商隐 《霜 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天也不但是哀痛的季节,李商隐的那首诗,就借着秋天的霜月表达了本身的志向。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霜月,阐明时间在深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冷蝉喊,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所以诗中说,听到南飞大雁啼喊声时,已经听不到蝉儿的喊喊。而霜降时已经是深秋。深秋季节,做者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赏识霜月交辉的夜景。秋空明净,月白霜清,月光如水,给人们带来了冷凉的秋意,也让人心旷神怡。为何?我们看下一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嫦娥,月中仙女。婵娟,美妙的姿容。意思是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冷冷,在冷月冷霜中斗丽斗俏,比一比不染纤尘的美妙姿容。那句就有意思了,做者的想象十分奇异,运用想象与神话典故,创造出清幽而又绮丽的意境:青女和素娥两位仙女不怕冷冷,在霜月中争比相互的美妙姿容。也拜托了诗人不惧冷冷和高标绝俗的情怀。要不说那朦胧诗,也只要李商隐能写得出。

4、宋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葬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大文豪苏轼,写了良多秋天的诗词。或豪宕,或哀痛,或励志。那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的重阳节,其时苏轼被贬黄州,标题问题中的徐君猷是其时的黄州知州。徐君猷没有因苏轼被贬而显出怠慢之意,与苏轼交情深挚。那首《南乡子》就是苏轼在涵辉楼上写给徐君猷的一首怀人词。

先看上阙,“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意思是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发觉到轻风吹过,让人觉得冷冰冰的。破帽却多情迷恋,不愿被风吹落。那里意思是世事的纷繁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本身想要超脱却深陷此中。

再看下阙,“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葬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重阳节若何渡过,只借酒消忧,打发光阴罢了,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味均会大减,连沉沦菊花的蝴蝶,也会感慨忧愁了。

那下阙表示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立场。在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昙花一现;世事的纷繁扰扰,没必要耿耿于怀。假设命运不容许本身有为,就饮酒做乐,末老余生;若有时机一展理想,就勤奋为之。那种朝上进步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表现。

我们各人是不是也同大文豪有过同样如许矛盾的时刻呢?一方面奔放乐看,一方面略带难过哀怨。日子无论如何,都是要过下往的呀。

5、宋 柳永 《八声甜州》

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萧瑟,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看故土渺邈,回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看,误几回天际识回船。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的《八声甜州》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是因为那首词写的太好了。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是宋词的代表做了。

先看上阙写景:面临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颠末一番雨洗的秋景,非分特别冷凉明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夕照的余光照射在高楼上。四处红花凋谢翠叶枯落,一切美妙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要那滚滚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再看下阙抒情:不忍心登高远看远方,眺看渺茫远远的故土,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感喟那些年来的行迹,为什么苦苦地持久停留在异乡?想着佳人正在华贵的楼上昂首凝看思念着我,几次错把远处驶来 的船当做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晓得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斯的深重。

你看秋风萧索,诗人们感伤颇多,凄凉的霜风,关山的江河、夕照的朝霞、飘落的霜叶那些风光在词人眼中心里都是情了。 随之而来的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深秋的最初一个节气霜降,让文人的愁思到达了极致。我们穿越了时空,抵达诗人们的心灵,和他们一路感触感染秋天的黄花与落叶、深厚与强烈热闹、难过与热爱。然后挥一挥衣袖,静静地与秋告别吧!

0
回帖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 5首诗词一起品读霜降之美!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