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鸢寺坐落于西藏扎囊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北岸。该寺建于 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期间,藏历水兔年兴工,木兔年完工 (763—775),用了十二年时间。整个寺庙占地11万平方米,大小 殿堂108座,规模宏大,被称为“寺院构成的城”。寺几经火灾,目 前的建筑多为七世达赖期间重建的。
“桑鸢”是藏语的音译,汉语“不成想象”的意思。传说赤松德 赞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为了弘扬释教,他遣大臣白色朗到尼泊 尔国拜高僧菩提萨埵为师,并决定在雅鲁藏布江北建一座寺庙以 布道弘法。他还请来印度密宗巨匠莲花生。传说其时开工后一建 就倒,莲花生来后施展神通,毕竟把寺建成。
它是模仿印度登达波 寺的规模,糅合汉、藏、印的气概为一体的建筑。寺庙建好后,便被 令名为“桑鸢”。从此,吐蕃人便把赤松德赞、菩提萨埵和莲花生三 人尊为师君三尊。“桑鸢”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该寺中心的乌策 大殿最为别致新颖,殿高三层,上尖下宽,金顶闪烁,苑若一座宝 塔。
下部接纳藏族建筑气概,中部起檐设斗拱,为汉族式经堂建 筑,上部五顶相持,是印度建筑气概。因为大殿糅合了三种建筑风 格,故称“桑鸢”,是汉语“三样”的意思。桑鸢寺的建筑规划是根据释教的世界构成图说设想的。中央 的乌策大殿象征着世界中心的须弥山。
南、北的米玛(太阳)、达娃 (月亮)庙象征日、月轮。大殿四角各有白、青、绿、红四座形量特 殊、气概差别的舍利塔,黑塔塔身为条砖砌成;绿塔塔身为绿色砖 砌成;白塔塔身方形,腰部以上逐层收缩为阶梯,墙基四周的方形 围墙上立有小塔108座;红塔形方而实圆,状若钟。
围绕大殿有十 二座建筑,象征着须弥山四大部洲和小洲,而圆形的围墙就是世界的外围铁墙。桑鸾寺建成后,赤松德赞亲身选派了七个贵族子弟落发为僧, 他们成了桑鸢寺的第一代喇嘛,也是西藏第一批剃度僧人。因而, 桑鸢寺又是西藏第一所采取僧人的寺庙,被称为西藏千寺之祖。
桑鸢寺有围墙1008米,上建1008座佛塔。墙头上每一米左 右便有红陶塔一座,那在西藏寺庙中仅此一例。大殿四廊充满绘 图,主殿门前吊有赤松德赞王妃与王子所铸造的铜钟一口,钟上用 铭文镌着赤松德赞弘扬佛法的功绩。该寺正门南侧有一方形柱石 碑,立于赤松德赞期间,碑式古朴无斑纹,上有古藏文,那就是出名 的《桑鸢兴佛证监碑》。
它反映了释教在王室撑持下获得了经济权 益,并要求用法令形式稳固其既得利益的汗青。主寺的北面山坡 上,有三个寺院,叫做乌孜日松(意为三峰宫)。主寺西南有个译经 场,昔时曾聚集了很多西藏和外来翻译家,把释教典范译成藏文以 推广教义。译经场上的壁画反映了其时译经的盛况,关于研究西 藏的宗教史、文学翻译史等有很大参考价值。